即墨撤市设区:从百年青岛向千年青岛的历史跨越

2017-09-21 06:1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设,其来久远,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联海,不改其常”。即墨历史悠久,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它不仅以现址现地呈现了1400余年的建城史,而且还以其文化包容力开启了2580年以上的建城史视野。历史学者巩升起认为,即墨撤市设区,不仅使得青岛市区的面积大幅增加,扩展了青岛城区的文化广度,增加了历史厚度,更有利于打破青岛今古历史认识的二元化分裂局面。同时,也提供了青岛地区古代文明寻根的一大契机。

  青岛地域文明史的源头

  在青岛的地域文明史中,即墨堪称源头。历史学者巩升起介绍,位于即墨金口的北阡遗址已经考古发掘证实,是一处极为重要的东夷文化遗址,集结着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丰富内涵,将青岛地区的古代文明史上推至7000年以前,透露了新石器时代青岛地区的文明曙光,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山东半岛地区东夷文化的一个祖型。“有文字以后,古文献中‘即墨’一名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战国策》《国语》中皆有所见,后来《史记》《汉书》等正史典籍都有其名。”巩升起说。

  关于古代名城即墨,巩升起认为,在城市史和古代文明史的维度上,以主城位置和建城时间为坐标来观察,历史上曾存在着两个即墨。“其一,齐置即墨,治所位于今平度古砚镇大朱毛村,这也就是即墨故城。”巩升起说,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始建即墨邑,威镇山东半岛。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汉初,三分即墨,主体设为胶东国,东南沿海析为不其县和皋虞县。历史地看,即墨故城标志着青岛及半岛地区的建城史长达2580年以上。“第二个即墨是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东移现址所建即墨。”巩升起说,当时,不其县(含东汉时已并入其中的皋虞县)并入其中,汉时隶属胶东国的壮武县故地亦在其中。之后,跨越13个世纪,至1898年《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签署以前,今青岛除黄岛以外,各区均内在于即墨县。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胶州湾,次年强迫清廷划出沿岸的部分土地为德之胶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的白沙河以南区域和里仁乡的阴岛一带。自此始,即墨始与青岛分治。1935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将时属即墨县海润乡的崂山东部地区划入青岛市。

  198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以民批〔1989〕5号文件正式批复山东省政府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县级)。设市后,虽然即墨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人员编制均不变,但是即墨告别了其2000多年的县制时期。日前,国务院、省政府批复了青岛市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即墨市,设立青岛市即墨区,以原即墨市的行政区域为即墨区的行政区域,即墨区人民政府驻通济街道振华街140号。巩升起认为,即墨撤市设区,增加的不仅仅是青岛市区的面积,更赋予了青岛这座近代开埠的“年轻”城市以更为厚重的历史感。

  成为贯通古今的最佳契机

  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即墨,对整个青岛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巩升起认为,即墨撤市设区,对打破青岛今古历史认识的二元化分裂提供了一个千载良机。

  “一提青岛,大家似乎已习惯于‘百年青岛’的认知方式,实际上这里有一个亟待突破的僵化的思维定势。1897年德占胶澳,青岛开埠,开始了近代化与城市化进程。所谓百年青岛,所指称的只是近代化维度上的青岛,严格来讲只是针对于旧时青岛主城区来说的,无以涵盖整个青岛市。今天,面对一个环胶州湾而立的大青岛,到了彻底突破今古历史认知二元化分裂逻辑的时候了。”巩升起说,这里所说的二元化分裂,是指青岛的近现代史与古代史被割裂,青岛在地理空间范畴上被割裂的现象。

  巩升起认为,对青岛的城市史认知不能局限在近代开埠以后,而是应当涵容今古,把目光向前延伸,把城市文明触角拓展开来。而即墨文化史的存在就提供了贯通今古、取精用弘的一个最佳契机。“即墨历史文化内蕴深厚,独树一帜,而且有着博大的包容力,对半岛文化、齐鲁文化乃至中国文化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见证力。”巩升起说,此次即墨撤市设区,恰好是青岛古代文明寻根的很好契机,可以缘此而获得清晰可靠的路径,充分挖掘青岛地区的古代文明、城市文明和海洋文明资源,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撤市设区,即墨文化自然成为青岛城区文化内在的一部分,强力而密切地融入青岛城区文化体系,不仅大大扩展了青岛城区的文化史视野,而且对青岛的城市文明形象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昭示着美好的未来。

  ■传承 城市文化精神流传,“千年商都”强势崛起

  说到即墨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得不提商贸文化。“齐有琅琊、即墨之饶”“联袂挥汗,与临淄并夸殷盛”,巩升起解释了内中缘由,“这里说的是第一个即墨。即墨是齐都城临淄之外唯一有铸币权的城邑,其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其物质文明之昌盛由此可见一斑。”两千载岁月弥漫,最能印证齐国即墨之繁荣的当属齐刀了。即墨刀币不仅频见于本地,而且在济南、莒南等省内各地以及河北等地亦多有所见,说明即墨刀币业已成为当时“国际货币”了。

  把目光投向第二个即墨。明万历年间,即墨知县许铤上疏《地方事宜议》,大力倡导海上通商以改善民生,明廷同意即墨三口(金家口,女姑口,青岛口)开海通商,海禁政策就此得以突破。缘此,即墨三口形成一个显赫的港口群,在明清南北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位于即墨县东北隅的金家口一度发展成为青岛及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船运发达,商贸繁荣,史载其地有商铺360家、油坊360个、货船360只,创造了即墨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至清朝中叶,即墨三口均已经相当繁荣,蚁舟盈港,日进出商船上百只。“观复历史,以知未来。透过即墨三口的历史格局,恰可对本地区的海洋文明生成肌理与流变轨迹有一番更为深切的体察,以更好地理解海洋文明的精神导向,更好地认识青岛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这对澄清“一带一路”意义上的青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巩升起说。

  城市文化精神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2000多年前,500名热血壮士追随田横,被韩信率领的汉军步步追逼至此,守在这座海中孤岛上,500颗头颅热血迸溅,随即演出了一幕慷慨壮烈、惊天动地的历史悲剧。“人性刚绝”、“刚劲不挠”,这种忠要无私的品质在一代代即墨人的血液中流淌着,无论是在近代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他们反抗压迫、抵御侵略、追求真理、前赴后继;还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视野开阔、勇于开拓、诚实守信。

  这种品质从古至今传承下来。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墨人秉承传统,把祖先重农桑、劝女红、极技巧、通渔盐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镇村工业也异军突起,1987年即墨市乡镇企业达19668家,从业人员15万余人,形成了机械、化工、轻纺等16个骨干门类,有73种产品获省优、部优和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

  上世纪90年代,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城、副食品批发市场、布匹床上用品批发市场、七级生猪批发市场、蓝村皮鞋城等十几个专业批发市场闻名全国,形成了江北最大的市场群。即墨市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针织名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品牌经济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亮点。即使是现在,一提到“即墨”二字,很多青岛人就会联想到其繁荣的商品经济,“敢打敢拼”、“勤苦耐劳”是深深烙在“即墨”二字上的历史标签。在青岛市区的即墨路上,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曾繁荣旺盛,为青岛市民广为熟知,也是大家经常光顾的地方。即墨路上产生了青岛第一批个体户,也孕育出了青岛第一批百万富翁。

  即墨千年商都的文化精神也一直延续至今,2016年22日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即墨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居全国第9位,是江北进入全国前10强的唯一一个。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