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石留印抓落实
——聚焦聚力走在前列·作风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决定干部落实路线方针政策深度、广度和进度的,是观念,是作风,是抓落实的力度。
来路昭示前程,成就坚定信心。十八大以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建立,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五年的发展很不平凡,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千总结、万总结,有一条最该总结:全省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以严和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推进工作中注重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貌和氛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节奏明显快起来,要求进一步严起来,抓工作进一步实起来,形成抓落实的鲜明特色,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正加快推进。
想干愿干积极干
打开抓落实的思想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
思想是行动的前提,认识决定站位高度。山东坚持把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广大党员干部“我是谁、为谁干、为什么要干”的思想认识问题,作为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仅2016年,各地各部门举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163期、培训县处级干部1.8万人,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胶东党性教育基地承接各类班次2200多个、培训党员干部12万余人。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淬炼,全省上下“为官想为”的活力全面激发,贯彻落实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自觉性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潍坊市以“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为主题,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从市委、市政府到全市9510个行政村的党支部、村委,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人民团体,每个单位都按照“担当进取、争创一流”精神,在省内外确定赶超、学习的对象,确定改进作风计划和工作任务目标。党员干部想干愿干的积极性由此被激发出来。坊子区在90分钟内完成一个项目签约的所有手续,青州一个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三个月,高新区用12天为龙头企业建成一个配套园区……过去被视为解决不了的困难被一个个解决,过去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一件件成为现实。“通过强党建、抓作风,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战斗力成倍增强。”潍坊市委书记刘曙光说。
要培养干部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昂扬干劲,首先要打开思想总开关,把为民谋福祉、为民担当时刻放在心上。山东创造性地开展“第一书记”驻村模式,抓党建促脱贫。今年春天,第三轮省派第一书记结束两年任期,他们帮包的608个村,去年底村均增加集体收入9.7万元,全面消除集体收入“空壳村”,村村实现整体脱贫。这其中很多村是过去被认为“穷到家、没治了”的村。
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问题,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难度和风险也显著增强。山东紧紧抓住这个现实问题,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为干事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
2017年6月18日,新一届省委领导机构选举产生的第二天,第一次常委会上就出台了《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真正把干部队伍的活力激发出来。这是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者保驾护航的顶层设计,这是对行懒政、怠政者的当头棒喝。
今年初,济南掀起拆除违法建筑的“风暴”,多年拆不掉的违建门头房一朝拆除,多年整治不了的“脏乱差”街道一举畅通整洁。截至8月底,济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0298处,面积2770.01万平方米,成为全省、全国在这方面的样本。济南干部的底气从哪里来?诚如一位干部所说,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既有依法担当的激励措施,也有“不作为就挪位”的约束条款,干部就有了想干、敢干的底气,也有了不能不干的底线。
推动干部想干愿干积极干,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以上率下,是我们党抓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作风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山东的决策者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党的优良传统和总书记要求。今年8月中旬,正是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我省转办信访件如火如荼之时,接连五天,省委书记刘家义先后赶赴淄博、潍坊、德州、日照,与经营业户深入交流,听取各地整改情况汇报,要求既要推动问题迅速解决,又要防止简单粗暴一刀切。五天奔波四地,如此快的工作节奏带动各市、县的一把手们纷纷行动起来,快速落实的步伐又快了一步、实了一层。
能干会干善于干
提升抓落实的本领
既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激情,又有科学务实的态度方法,从来都是我们党取得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改革创新、能够发动群众,成为山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干会干善于干”要求的有效方法。
2016年,山东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多少山东人梦寐以求的“让结构‘轻’下来”目标,从这里开始变为现实。这背后的推力,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对工业传统产业,还是对服务业,省委、省政府都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形成管用的转型方案。水泥、煤化工、工程机械等22个重点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案,与家政、会展、物流、园林绿化等多个重点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共同构建了系统完善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路线图。
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调查研究,已成为山东省委的鲜明工作特色。多年来,围绕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和全省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省委常委们每年都确定各自的调研课题,分别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
能干会干善于干,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凯远集团和省工业设备安装总公司圆满完成“拉锯”十年的改制,省内最大“僵尸企业”肥矿实现改革重组,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对于前者,改制协调小组相关负责人透露: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依法合规前提下,抓主要矛盾,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采取了剥离不良资产等创新手段,妥善解决了改制障碍。对于后者,面对百亿巨额债务,我省没有选择“一破了之”的常规路子,而是创新重组路径,谋取债权人与债务人、母公司与子公司等多方利益最大共赢,最终打破僵局。如今,相关做法都已被列为全国困难企业改制、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经典案例。
改革永远是解难题、攻难关的法宝。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全面深化改革到目前,我省已基本完成108项重点改革事项、1089项改革任务。随着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善于出台引导政策,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山东会干的又一证明。这几年,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潍柴动力、济南二机床等成为各自行业的“中国名片”。但一个现实问题是,许多国内企业对国产装备不信任、不敢用、不愿用,这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首台(套)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机制,鼓励企业采用国产设备。截至目前,全省有109种、价值72亿元的首台(套)产品投保并实现销售,为此仅动用财政支持资金8300万元,资金杠杆达到惊人的1:86。
不漫天撒胡椒面,不搞不问效果的雨露均沾,将财政扶持创新资金以市场手段集中使用,将农村扶贫资金“攥起拳头”建设长效项目,成立省级投融资公司带动几十倍、上百倍社会投资……四两拨千斤、一花引得百花开,成为山东各级政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创新方法。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走出去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在对比中提升工作境界、学习先进工作方法,是会干能干善于干的重要方法。青岛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走在全省前头,但青岛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以国内一线城市和国际都市为学习目标。在国内选取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天津5个城市作为对标目标,国外选取新加坡、旧金山、汉堡、鹿特丹、大阪。2016年,青岛将“五标”行动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科技是对标的重要方面。目前,对标美国硅谷的青岛蓝谷,已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各类人才4200余人,各县市区更是把科技人才引进作为达标的重要途径。对标的成效是显著的,在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6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考核结果中,青岛自2012年以来首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名。
如今,寻标对标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日照、威海、莱芜等都树立了寻标对标、达标创标的总标杆,各地在寻标对标中更会干、更善于干。
创新体制机制
形成抓落实的长效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在抓落实中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规范为制度机制,让其长期发挥作用,是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大刀阔斧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让敢于落实、善于落实的干部“上位”,让不愿落实、不会落实的庸官“让位”,是我省在抓落实方面建立起的一个基本制度。各项工作成效如何,群众的满意度是最明显的指标,在这个考核体系中,我省在全国首创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系数;近年来环境问题前所未有地摆到我们面前,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环保指标在千分制考核中占205分,而GDP考核仅占25分;考核体系还明确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6类24种情形、问责追究的5类22种情形,仅2015年全省就有979名干部被调整下来。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基层同样在进行制度探索。早在2015年,淄博市就出台“问责34条”,剑指“为官不为”。从履职不当、执行不力、担当不够、作风不严四个方面,列举了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的34种“为官不为”情形,并确定了通报批评、免职、辞退等9种问责方式,问责情况将作为干部考核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紧跟政府体制机制改革,确定省市县三级“三定”体系,是山东加强制度体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成为改革发展的一个高频词。自2013年以来,我省分11批累计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601项,提前完成本届政府省级行政审批削减1/2、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40%的目标。两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这项工作的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度均高于96%。已有的成果要靠制度体制巩固下来。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我省集中修订省市县政府部门定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的“三定”规定,明确省政府45个部门监管责任85项,9部门单设行政许可处,15个部门实现一个处室管审批。以制度拧紧落实的“阀门”,让决策、监管、执行各司其职,在岗在位就得扛起责任、尽心履职。
督察制度是我省推动改革措施落实的有效措施。自2014年1月省委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共召开会议36次,审议通过改革文件160多个,相关配套文件超过500个。确保改革方案落实在人为,更在制度倒逼。督察制度已经成为打通改革“梗阻”落地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省委改革办会同相关部门就50多个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对6个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暗访,形成专项报告,责成有关方面限期整改。在民政重点任务督查落实方面,我省建立“五单制度”,通过提示单、交办单、催办单、办结单、落实单这“五单”,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跟踪问效。
由工作机制上升为制度,是各地积极探索的制度建设。顾名思义,“马上就办”是以快节奏抓落实的有效途径。从2011年开始,曲阜在不增加人员、不增加编制、不增加经费的原则下,设立101个“马上就办办公室”,开通“马上就办一线通”,配备“马上就办直通车”,快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95000余件次。几年来,在这三大载体基础上,曲阜建立起“马上就办”四项运作机制、五类约束制度。在制度体制保障下,曲阜“马上就办”继2014年成为全国首个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民生服务类服务项目后,今年再次通过这一认证。
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任何机遇,只有在真抓中才能把握;任何愿景,只有在落实中才能实现。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抓落实,就一定能奋力开创强省建设新局面,就一定能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走在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