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持续实施精准扶贫 推产业带动脱贫等举措

2017-10-11 09:21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形成和确立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

  根据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4年,我市精准识别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省定贫困村、市定经济薄弱村、经济薄弱镇作为脱贫攻坚对象。通过实施动态精准管理、撬动扶贫资金最大效益、实施产业带动脱贫、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等有力举措,逐步使脱贫攻坚对象成功脱贫摘帽。

  确立市定扶贫标准实现“贫有力助”

  据了解,青岛市没有国家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补短板、利民生、促发展”的要求,我市确立了人均4600元和“两好四保障” (吃好、穿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养老有保障)的市定扶贫标准,2014年,精准识别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和10个经济薄弱镇为脱贫攻坚对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协作工作,调整完善了扶贫协作管理体制,统筹做好我市农村扶贫、城镇扶贫、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将原经合办的对口支援和西部开发职能与原扶贫办的对内扶贫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实现了扶贫开发一体化管理,健全了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督查评估“四个体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都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专门决策部署,确立了“贫有力助”奋斗目标,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明确要求。

  创新“资产收益型”精准扶贫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规模效益,我市研究决定,将3年扶贫资金5.52亿元一次性拨付区市统筹使用,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9亿元用于扶贫,通过资金集中投入,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实效。去年全市各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24亿元,其中市级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84亿元,区市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4亿元。今年共落实专项扶贫资金3.2亿元,其中省扶贫专项奖金1391万元,市级1.84亿元,区市级1.27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9亿元,统筹用于脱贫攻坚。我市把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作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有效措施,按照“一镇一规、一村多策、一户一案”扶贫规划,探索多元化、套餐式的扶贫路径。市财政对200个省定贫困村每村每年安排资金40万元,对310个经济薄弱村每村每年安排资金30万元。对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发展需要的贫困户每年安排5000元用于生产发展。去年,共安排省定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产业项目451个,目前已全部完工,年收益达1700万元。今年共实施215个项目。

  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共享发展成果

  针对我市贫困人口因病、老、残、弱致贫占比大的实际,积极推进农村扶贫与低保有效衔接,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1.6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加大医疗养老保障力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及个人缴纳的居民医疗保险费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对贫困人口的大病保险起付线减半,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提高5%,对贫困人口大额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在全市构建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的医保养老保障体系。加大教育保障脱贫力度。免除贫困户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免除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残疾幼儿、孤儿保教费。对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

  将所有贫(弱)村提升、脱贫摘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百企帮百村、千企扶千户”活动,全市第一书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爱心企业共争取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贫(弱)村建设。目前,510个贫困(薄弱)村已基本实现“五通十有”。到2016年底,全市51个贫困村和79个薄弱村实现摘帽,剩余的149个省定贫困村和231个市定薄弱村到今年底全部摘帽。

  实施精准结对扶贫缩小差距

  我市建立完善了市级领导帮镇联村、第一书记驻村联户、强区帮弱镇、国企帮镇等定向帮扶机制。实现了我市所有省定贫困村、经济薄弱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实行强区与经济薄弱镇结对帮扶。另外,组织市直企业结对帮扶,23家市属国有企业帮扶10个经济薄弱镇,每家资助不少于500万元。市直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发挥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针对经济薄弱镇发展需求,通过捐资扶贫、资源开发、项目引进、产业培育、市场开拓、镇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扶贫。市直大企业落实企业包镇责任,到受援镇进行对接。青啤集团、西海岸发展集团、青岛港集团、市政空间开发集团与受援镇达成对口帮扶合作协议。青岛华通集团在平度崔家集投资3亿元,建设新能源企业,带动地方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扶贫案例1

  免费装光伏发电增收入


  由于小时候落下残疾,青岛西海岸新区庙后村村民王春卿与自己的哥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现在基本不出门,儿子还在上学,屋里屋外全靠自己的妻子操持,沉重的经济负担压着这个家庭。近日,镇政府协调专业人员对他的房屋评估后在屋顶上免费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以后用电不但不用花钱,每个月还可以卖电挣钱,稳步增加家庭收入。目前,相关发电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正在与国家电网公司对接电力接入申请。针对王春卿家缺少劳动力的情况,庙后村村两委捐资1500元,他本人出资2000元,购买一台零售油炸食品小吃车,让其家属农闲时在就近的园区零售食品,一年可增加收入9600元。通过镇村两级帮扶,王春卿家生活将得到改善。

  扶贫案例2

  支持养猪成了富裕户


  尹同友曾经是平度市东阁街道尹家村贫困户,前几年在街道及村“两委”帮助支持下,开始养猪,最初只养两、三头,一年后感觉养猪有钱可赚,便扩大养殖规模。 2014年,在村委支持下,建起养猪大棚,建成了真正的养猪场,育肥猪存栏量猛增到100头以上。 2015年,凭借着生猪市场供不应求的大好形势,尹同友的养猪场出栏肥猪累计140多头,每头纯利润1000元左右。目前,尹同友养猪场肥猪、母猪的存栏量仍有150头。经过几年时间,尹同友从贫困户变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户。如今的尹同友,已经不是别人眼中的那个游手好闲的人,现在不仅自己能够加工玉米、豆粕等猪饲料,自己给猪打各种防疫针,而且还每天上网,通过网络了解生猪市场行情,成为不少肉食品加工企业的供货商,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专家。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