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国”和“家”紧密相连。以“儒风”为内核的齐鲁家风文化,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传统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世家: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孔子开创了长盛不衰的儒家学派,被后世尊为“圣人”。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2500年来,孔氏家族依旧恪守着学诗学礼的祖训,诗礼传家的门风,礼门义路的家规。一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颁布的《祖训箴规》,被孔姓族系尊为“圣典”。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孔氏祖训箴规塑造出了族人温文儒雅、质朴正直的品格,也塑造了孔氏族人崇德尚勤、廉洁礼让的风尚。孔氏祖训也积淀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涵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临沂琅琊王氏:
信德孝悌让,家训代代传
琅琊王氏故里位于今临沂市区北13公里处,属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代表人物王祥(185年—269年),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信、德、孝、悌、让”。王氏家训留给后世子孙的是以孝为先,立德为本,注重诚信、谦和礼让的道德人格,培养和睦友爱的待人态度,讲求重义轻利的为人处世之道,这对后人律己、教子、涵养正气、廉洁从政等,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言行可覆”“推美引过”和“临财莫过乎让”等内容,蕴含着忠诚、责任、担当、廉洁等高尚的美德理念,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桓台新城王氏:
忠勤报国铸家魂
新城王氏家规,自四世祖王重光首倡“道义读书”理念,五世祖王之垣定下家规,之后到王象晋、王渔洋,历代不断完善充实。
新城王氏家规内容丰富,自成体系,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与时俱进,凝聚着新城王氏宗族,形成了整个家族成员善良勤俭,敦宗睦族,读书力学,见贤思齐,忠勤报国,洁己爱民等良好的家风,对后世仍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邹城孟氏:
三迁择芳邻,七篇矩天下
传家世守三迁训,七篇贻矩报国常。邹城孟氏秉承《孟子七篇》《三迁志》智慧,牢记孝亲、修身、持家、处世、报国的谆谆教诲,以书为训,形成了诗礼传家的圣贤家风,一代代孟氏后裔,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变迁中,也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下,他们都时刻铭记祖先的教诲,为孟氏家族崇德重教、弘扬儒道的家风流传作出贡献。
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3岁丧父后,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对孟子教育,“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佳话代代相传。
滕州盖村王氏:
居官清廉为民本分
滕州市滨湖镇盖村王氏,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滕。王氏家规家训先有草谱传世,清道光七年(1827年)首次刊印。后经族人系统整理,形成王氏完整的家规《族训卮言》,主要内容包括守政策、睦亲邻、勤职业、尚俭约、戒不孝等。其要义是“居官则清正廉洁,为民则恪守本分”,这既是对王氏祖先良好品行的总结与传承,也是对后人行为规范的谆谆教诲。
其家族代表人物王东槐(1801年-1852年),进士,曾任江西道御史、户科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被咸丰尊称为“帝师”。
本报记者整理
[编辑: 李敏娜]
相关专题:
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