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
一个人生病了,应该挂什么科室,该挂专家号还是普通号?作为患者,经常会面临选择困难。在医疗资源稀缺,医院又无力提供这类“精致”服务的情况下,这一空间,让一些专业人士看到了商机,于是以专门提供这类医疗咨询和服务一家机构(青岛医家人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在青岛诞生。因他们熟悉掌握青岛各大医院的科室资源,并替患者及其家属奔走其间,一年多来先后接纳了数千名病人,帮其合理安排时间、推荐医生和科室,使之快捷地接受治疗。
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行业颇有研究的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张平认为,青岛这家公司的模式是按照当前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创新的一个先例,只要市场需要,能让更多的人去共享,社会就不要轻易否定它,要给它不断探索、成长、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对于这种新生产业,青岛市相关部门表示,只要老百姓需要,只要公司是合法注册的,就应支持。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普及家庭医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
疲于应付的“乡情” “帮人挂号,帮人选大夫,车接车送,医院里最近出现了这样一群人搞起了管家式的服务,不知道他们的收费靠不靠谱。”近日,记者接到了这样一条线索。
根据线索人提供的情况,记者联系到了其中一名从业者林明,并在青大附院附近见了面。对于他们提供的服务,林明称其为“健康管理专家”,为此他还成立了一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而他的公司就在江苏路上一栋居民楼里,优势是离医院近。
林明说,他从青岛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又在医学院读了医学硕士。硕士毕业后,他到青岛一家医院做了医生。作为从潍坊一个县级市走出的农家子弟,能靠自己的努力从本科一直读完了医学硕士,并到了医院工作,他一度成为家人的骄傲。
“潍坊离青岛很近。”林明说,“老家的亲戚朋友生了病不知道到哪个医院看病和治疗,经常会找我这个‘行家’。”
每次有病人从老家来到青岛找林明,林明总会询问病人的具体病情,然后再根据病情为其推荐医院的科室或亲自带着病人挂号找医生。
林明本身就是医学硕士,对于医学的某些领域是精通的。老家的病人来找到他,至少不会“有病乱投医”,看病的效率显然提高了。慢慢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一开始一个月会有三两个病人来找我。”林明说,“后来实在招架不了了,有时一周就有六七人,甚至一天会有两三人给我打来电话。”
在林明看来,这些乡情到了后来有些疲于应付了。
从帮人挂号中看到商机 “当时我就在考虑医院与病人之间,确实需要有一个更专业的媒介来搭桥牵线。”林明告诉半岛记者,“病人生病了不知道找哪个医院,到了医院面对众多科室又不知道怎么挂号,找哪个医生。”
尽管所有大医院都设立了导医台,但一个或几个导医台面对每天数千甚至上万名病人,“僧多粥少”,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同时,曾自修过管理学的林明觉得,“僧多粥少”和“乡情电话”的背后,潜在着一个巨大的医疗专业知识细分和服务的市场。
“在工作中有1年,我曾接待了170多名从老家来青岛医院治病的乡亲。”林明说,“我曾想,如果将这块资源合理整合并利用,这无疑是搭建了病人和医院之间的桥梁,实现病人与医院之间‘无缝连接’。”
于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林明想到了辞职,成立自己的“医疗咨询与服务”公司。
身为医学硕士的林明查了诸多资料,并没有发现国内哪个城市有类似“医疗咨询与服务”的公司,但美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经出现了类似为病人提供专业医疗知识咨询和服务的公司。
于是,他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并注册成立了一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随之,林明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从医院辞职,开始为了自己的创业打拼。
“做这个服务公司,也不是头脑一时发热。”林明说,“尽管国内没有先例,但在成立这个公司之前,我还是做了事前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对于林明,基本的医学知识是系统专业的,曾经学过管理学的他,要用“医学”和“管理学”这个圆规的两个支架,在“医学咨询与服务”的这片新领域上有所成就,这犹如在一张白纸上画圆。
从之前纯粹的“乡情服务”到“善意拒绝”,再到成立公司之后的“专业服务”,林明觉得一个新产业仅靠自己的力量是实现不了的。于是,在注册成立公司之后,他还建立了10多人的团队。这10多人,其中司机2人、医疗问诊2人、接待部6人、业务拓展1人。
林明告诉记者,两名司机负责在青岛与他的老家之间接送病人和家属,医疗问诊部的两人中包括他,接待部的6人负责来青病人的陪伴、挂号等工作,业务拓展主要是发展和开拓市场。
“公司成立并运作1年4个月来已经接待了3000多名病人。”林明说,“这个数字着实让我有些意外,这至少表明之前的预测和评估是正确的。”
实际上,数字的背后并非一路平坦。
林明承认,除了老家的一些病人仍像以往一样找他来青岛看病外,当业务人员带着宣传材料对他们的业务进行拓展时,也有病人或病人家属对他们这个团队进行过质疑。
“有人认为我们是医托。”林明说,“我们和病人一样,同样是为他们排队挂号,我们从不插队,也不去找医院的关系。”
“我们为这些病人提供的都是一些大医院,针对他们的病症提供的专业对口的科室。”林明称,“若不然如无效,谁还会找我们用我们?”
在林明看来,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医学知识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服务性,他们所服务的病人不会因医学知识的不专业,而乱投医和去花冤枉钱。
陪病人走完就医全流程 现于岛城的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运营的?
10月25日,公司一名业务员接到了一个来自潍坊诸城市的电话。一名男子在电话里称,他的妻子乳腺出了一些问题,先后三次带着妻子到青岛的医院看病,仍然没有确定治疗方案。
林明很快给这名男子打去了电话,仔细询问后要求对方将此前的病例和体检材料翻拍成照片,通过网络传给他。他初步判断为“乳腺结节”,并建议患者来青岛,由他们公司带着他去找乳腺病专家再进行确诊。林明同时称,他们会有专车将病人接到青岛。在挂电话之前,林明还要了对方的身份信息,并安排专人去医院挂专家号。
10月27日早上6时,一辆载有3名病人的专车从诸城来到了青岛,车上除了患乳腺病的那名女子外,还有一名生病的儿童及一名老人。患乳腺结节的赵女士随接待人员到了青大附院直奔乳腺科。乳腺专家重新看了赵女士的片子,抽血化验。医生称等次日后,病人来医院拿化验单。从进医院看专家号到抽血,赵女士用了1小时10分钟时间。
“验血结果我们明天来给你拿,下午我们的专车将你送回诸城。”接待人员说。
当接待人员离开后,记者询问赵女士的花费,她表示“连送她回诸城共收了300元钱。”
除了为患者挂专家号外,林明的团队也时常为患者大体确认了基本病情后再去挂普通号,“没必要都挂专家号,浪费医疗资源”。
他们总结出一个就医流程。以一个三甲医院的诊疗流程为例,第一步是挂号,其后依次为找科室、大夫进行检查,再在医院进行仪器诊断。上述三步完成之后,患者需要带着检查结果再回头找大夫查看结果,确定是吃药、打针或住院手术;如果是住院手术还要等病床;之后住院手术治疗;最后出院之后再复诊。
“上述7步,患者如何去做,我们的团队也将如何去做。”林明说,“整个流程,我们陪着患者一起去完成。”
■“家庭医生”之外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为了解决“病急乱投医”的问题,青岛就开始推进“家庭医生”,这些家庭医生的组成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具备能力的镇街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等。这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原则上为全体常住居民,但优先覆盖的对象则是慢性病患者、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而现阶段则以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康复期、冠心病康复期、恶性肿瘤康复期等适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为重点。
单就赵女士为例,之前她发现自己的乳腺非正常后,也先在社区诊所进行过检查,之后又到了其家乡当地的医院进行检查,都没有诊断出一个明确结果。后来赵女士又和丈夫自行到了青岛的大医院,但终因为自己医学知识的欠缺,仍没有结果。最后,赵女士的丈夫才找到了林明的团队。
赵女士这一类群体,还没有得到“家庭医生的关照。
将病人送回,并非意味着治疗过程的结束。
赵女士返回医院的次日,林明团队的接待人员又去医院为赵女士取了化验单。当接待人员带着验血结果再次走进乳腺病科,专家经过检查、验血和看片子,之后分析认为,赵女士需要手术。
随之,接待人员将这个结果电话通知了赵女士,赵女士和丈夫商量后,给接待人员打来电话表示接受手术,要求对方为她预约手术日期。很快,手术预约在了10月31日。
除了外地人外,也有青岛人接受这种服务。
青岛一名白领先后两次前往医院治病,找了两个科室都没确诊。林明综合分析他的病情后,用了两天的时间为他找到了适合他病情的医生。
“一开始我也不相信他们,我也把他们往医托上考虑。”这名工作人员说,“亲身经历才觉得他们的医疗知识确实很专业而且也少了一些自己跑腿的环节。”
在烟台的高先生看来,将自己的健康交给林明团队,无非就出于两点。
“一是他们专业的医疗知识。”高先生说,“他们专业的医疗知识有时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除此之外,高先生觉得因为对方的参与,让自己少了跑腿和等待的时间。(应受访人要求,文中林明系化名)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