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 德州一社区闯出致富路

2017-11-21 08:56   来源: 大众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编者按: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反映山东脱贫攻坚进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英模人物,为脱贫攻坚提供信心支持与精神动力,自即日起,大众网推出“脱贫攻坚在山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脱贫攻坚在山东”系列报道③

  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 德州簸箕刘社区闯出一条致富路


  记者 庄滨滨 董天力 通讯员 刘强

  “簸箕刘,簸箕刘,

  跟着老董有奔头。

  簸箕刘,簸箕刘,

  下辈子还在簸箕刘……”

  走进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人人喜笑颜开,提起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吉增,个个心悦诚服。这个年近花甲的党支部书记,从走马上任那一天,就把群众放在心里,依靠群众、带领群众,乘着城镇化改造等一系列政策东风,将一个昔日负债50万元的穷村,发展成集体净资产超过12亿元,人均占有资产超70万元的全国文明村,探索出一条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的致富之路。

  

附近社区的居民来簸箕刘社区考察



  

九九重阳节,簸箕刘社区里的老人们在会议室里排队领红包



  临危受命 大刀阔斧力破三大发展难题

  1958年,董吉增出生在德州市簸箕刘村,和那个年代的大多农村一样,董吉增和乡亲们过了一段穷日子,以至于董吉增回忆时,总会说,“穷则思变”。1976年,董吉增入伍,虽然加入的是建筑工程兵部队,但是由于学习成绩好,董吉增被分配到特务连干文书。部队生活像大熔炉一样磨炼了董吉增的品格,让他守时、守信,充满责任感。

  一晃四年,董吉增退伍,回到家乡后,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董吉增心有不甘,第一次产生了带领乡亲们过好日子的想法。养猪、种藕、倒腾煤粉灰,甚至利用生产队牲口棚办起了包装制桶厂,挣钱后的董吉增给村里交了租金,还给村里购买了一辆推出机。1985年,董吉增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彼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村民第一次感觉到家里有粮,心中不慌。然而,随后收缴提留又形成了新的矛盾,不少村民常年拖欠提留。困难接二连三到来,1994年,村里的砖厂在红火了一段时间后,又遭遇经营不善,导致欠债50万元,当时的老支书不堪重负撂了挑子,经过民主推荐,董吉增接过了重担。

  砖厂效益不好,群众提留收不上来,加上村里常年存在的宅基地问题,成为摆在董吉增面前的三大难题。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董吉增决心首先救活砖厂,跑销路、提质量,董吉增和厂领导没日没夜联系客户,砖厂第二年扭亏为盈,净赚60万元,还上了欠债,还有盈余。同时,拖欠提留分期分批按比例收取,一时间,拖欠提留悉数收齐。在破解宅基地问题上,董吉增采取的策略是建新房拆旧房,老宅基地有偿使用,既化解了群众的不满,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三大问题迎刃而解,证明了董吉增的能力,也让乡亲们坚定了跟随董吉增奔上致富路的信心。同年,董吉增带领村民成立了建筑队,挂靠在乡里天元集团。建筑队承建的第一个项目就为村里挣了五十多万元。初战告捷的董吉增拒绝了他人提议给村里买公车的建议,而是高标准建设了村委会办公室,在董吉增心里,只有党组织有了阵地,群众的事才能真正办好。

  28天拆迁496户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1998年,德州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敏锐的董吉增很快意识到,簸箕刘的土地早晚都会被征地拆迁,没了地,乡亲们生活就得另找活路。“我得先为大家想到前面去,这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一名党员对自己的要求。”彼时,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不断在董吉增的头脑中强化,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在建筑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簸箕刘工贸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村里注册成立了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掘金房地产市场。

  机遇再次眷顾了先行一步的董吉增。当年,簸箕刘砖瓦厂按政府要求被拆迁,补偿金高达1200多万。村集体有了钱,有的村民动起了脑筋,提议用这些钱交提留,一下子解除了全年负担。考虑到子孙后代和长远发展,董吉增召集村两委代表开会,最终确定了将这笔钱投入到集体所有企业中,进军如火如荼的建筑市场。

  接下来,市里建体育馆占用簸箕刘村土地,村集体获得收入2400多万元。随后,村里启动了电动车交易市场的建设,卖门店、收租子,簸箕刘集体经济的盘子越做越大。

  2009年,由于全国运动会的部分项目要在德州举办,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簸箕刘整村拆迁。时间紧、任务重,董吉增召集村两委,统一思想后,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喊哑了嗓子、磨破了鞋底,乡亲们一周后含泪开始了搬离工作。28天时间,496户、1859人全部搬离。

  忙完了拆迁,董吉增多方争取,最终决定依托村里的建筑企业,承担新社区的建设。社区建成后,在解决村民住房的同时,还对外出售了多余房源,加上临街商铺出租售卖,一个工程,簸箕刘赚了一个多亿!

  2010年,簸箕刘社区建成,董吉增站在社区门口,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成就感油然而生。

  农民变股民 探索新型城镇化特色路径

  “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我干差了,就是辜负大家的信任。”这是董吉增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为了回报群众在拆迁工作中的支持,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董吉增对新房子标准严格把关,同时,分房时,每户免费分两台空调,室内简装修、整体厨房等等,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随后一段时间里,董吉增带领簸箕刘的集体企业相继承担了改造八里庄社区、袁桥大社区二期等项目的建设,通过一系列房地产开发,簸箕刘的集体经济不断做大。截至目前,村集体净资产超过12亿元。与此同时,由簸箕刘投资建设的锦绣?阳光城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2019年交付使用,届时村集体资产有望超过20多亿元,人均占有资产将超过百万元。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何确保村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新居民搬进簸箕刘,他们能否享受簸箕刘村民同等待遇?董吉增坚持集体的就是大家的,大家的事大家办,经过召集党员群众开会,集思广益,决定实施集体资产股份制量化,对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配股的形式,将集体资产逐步转化为企业资产,将企业资产按股份形式量化给每一位应享受集体资产的居民,在经济发展及管理方式上把居民变为企业股东,实现对社区居民经济和社会事务分项管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拉开大幕是2016年,2010年,簸箕刘领先全国5年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制量化改革。根据《簸箕刘社区居委会集体资产股份制量化实施方案》,簸箕刘将总资产分为两部分,即全员股和集体股,其中全员股占总资产80%,集体股占总资产20%。为了让群众信服,董吉增和党员群众一起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界定享受股权人员资格,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00多人,参照基本股权根据不同成员,分为享受基本股权的60%——100%四类标准。

  改制以后,簸箕刘向股东代表出具股权证书,实行永久性股权分配,可转让继承,集体经济实现了由集体到个人,再到家庭的转变。社区居民真正实现了从固守土地到投资入股,从土里刨食到拿工资,实现了由村民到股民、由农民到工人的转变。2015年底,每位居民22万元的原始股份,现如今,个人股值可达70多万元,按照簸箕刘发展规划,三年内这个数字有望翻一番。

  当好领头雁 带领乡亲们再创新辉煌

  “俺簸箕刘有今天,都托了俺董书记的福,走亲串戚的时候,俺簸箕刘的人腰杆挺得都直,出门买东西,人家一听俺是簸箕刘的,说俺们福利那么好,不应该打价,哈哈哈!”73岁的社区居民张淑新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走进簸箕刘社区,群众脸上掩不住灿烂的笑容,人人都夸社区好,董吉增好。今年中秋节,一段关于簸箕刘村发福利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说到这里,董吉增自豪地给记者列起了节日福利,米面油、扒鸡、水饺粉、鸡蛋、鸡肉、猪肉等等算下来,中秋节和春节分别都发放福利500多元。60周岁以下社区居民每人每月享受集体发放的生活补助费630元,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享受集体发放的生活补助费1030元;每年都为中、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1000—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遇上70虚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村两委成员不仅亲自上门祝寿,还发放1000—10000万元的生日祝福金。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居民加入新农合的基础上,2007年,《簸箕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出台,对社区居民的重特大疾病,在新农合报销外社区再给予报销。目前,治疗费用在1万元-2万元、2万元-5万元、5万元-10万元、10万元以上重特大疾病,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了15%、20%、25%、30%至60%,极大地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医疗成本和负担。

  “社区一年为居民发放各项补助、救助金达1700多万元,看着大家幸福感指数飙升,社区和谐友善、孝老敬老蔚然成风,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董吉增告诉记者,簸箕刘发展的源动力就是穷则思变,群众有致富愿望,基层干部就有责任寻找机遇、跟上政策发展步伐,把工作最好。“在群众面前,基层干部就是党的形象的代表,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进来。”

  现如今,簸箕刘社区大事小事的决策,一般要经过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股东代表会三支队伍讨论,完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凝聚人心。同时,董吉增尤其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从当初的19名党员,到现如今76名党员,社区党员队伍血液不断补充。“年底我们将迎来村两委班子换届,现在我们正在集体学习十九大报告,只有吃透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带领社区创造新的辉煌,让居民进一步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董吉增告诉记者。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