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山东新获12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2017-12-15 09:43   来源: 新锐大众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新锐大众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日前,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结果揭晓,在工程勘察项目、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等共11大类项目中,我省勘察设计行业共获各类奖项129项,获奖人数1601人。

  其中,一等奖12项,获奖人数166人;二等奖37项,获奖人数461人;三等奖80项,获奖人数974人,获奖项目数量和获奖人数均创近年新高。

  



  要知道,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作为勘察设计行业的最高荣誉奖,评审程序严格规范,评选结果代表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和质量的最高水平。以往,我省获奖从没有这么多,有的年份,一等奖甚至“剃光头”。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处长王德荣认为,好成绩的获得,与我省勘察设计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精神,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繁荣创作有关。近年来,我省连续进行勘察设计大师和杰出青年勘察设计师等优秀人才的评选,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引领推动全行业创新创优。

  在评奖的11大类项目中,建筑工程设计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一种,就是设计建筑的外观。而住宅与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又是其中“最难评”的奖项,今年这方面只设了9个一等奖,仅占公建一等奖数量的1/10。在这仅有的9个住宅与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长沙住宅小区“大汉·汉园”便是其中的一个。

  



  看一眼,满满的中国风。小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距长沙市中心15公里,是一处低密度住宅。项目主创人员、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作伟是我省首批勘察设计大师,他告诉记者,“大汉·汉园”的设计成功并没有别的窍门,就是中央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民族特色上,申作伟认为,中国建筑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院子。项目定位于“果园里的‘中国院子’”,采用中国传统的三进式院落布局,将整个社区布局为一个大的院落,利用两轴三心四组团的划分,分隔出公共院落与私家院落。每户采用前庭后院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院落的各种形态,构成了街、巷、院、宅四级分明、有机搭配的有机空间。

  申作伟的作品偏爱院子。2006年,他带领的大卫公司团队设计的北京优山美地小区获200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也是突出了“中国院子”的特色。

  “在中国,外围是房子,中间是院子。而国外恰恰相反:中间是房子,外围是院子。院子,符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事风格。建筑设计照搬国外的理念并不适合。”他说,设计师要以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哲学和生活理念进行创作,更加注重建筑创意,以塑造中式意境和空间。

  



  长沙建城在秦汉。项目提取了大量的汉代建筑元素,给人以高古之感。最典型的表现是平缓的屋面和深远的出檐。同时,将汉石画像运用在里面浮雕上。

  



  您看到地域特色了吗,比如与山东民居不一样的地方?项目主创人员、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第一创作室主任朱宁宁提示记者,比如保留了当地民居的“室内天井”(屋顶上的“方盒子”即是),还有喜用木色、外露的椽头、镂空的女儿墙等,都是模仿当地民居。另外她认为,湖南的民居风格要比山东民居要随意,比如一面长一面短的屋面,对高低、朝向不十分在意等。

  一群山东设计师,怎么能设计出湖湘特色的民居呢?朱宁宁说,不了解,就要学习。主创人员分为几组,花了一周时间,对当地文化和建筑进行了充分调研。去了湖湘文化的代表建筑岳麓书院、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张谷英村等,不停地发现、提炼当地民居的特色,将其最大限度地保留在设计中。这样,建筑就融入了城市、延续了文脉,当地消费者一看也“眼熟”,感到亲切,容易认同。

  



  呈现汉风湘韵,设计师们并没有用复杂的秦砖汉瓦,而是用的混凝土、轻质铝合金屋面等现代材料。朱宁宁说,他们抽象的是建筑的神韵,以简化、现代的形式加以表达,高古而不繁琐。

  立面的颜色也进行了创新,没有用传统的黑白色,而是大胆使用暖色,提升了建筑的整体亮度,减少了高冷感,增加了亲切感。

  由大卫设计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在本次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中,也获得了华筑奖工程项目类三等奖。它的胜出,赢在地域特色。相信山东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

  



  其实,“中国风”不见得只有低密度住宅才能有,普通小区照样也可以做到,只是简单一点。如济宁鸿顺观邸小区是高层住宅,主入口处榫卯结构的木色大门,院落中的景墙,楼层底部近人的几层、远看聚焦的几层加装了红色镂空窗格。

  



  朱宁宁说,建筑的造价成本并未增加,风格广受消费者欢迎,很多业主配合着建筑风格,把自家也装修成了中式风格。

  

 “大汉·汉园”的获奖,让大卫的设计师们坚定了文化自信。



  申作伟说,前一阵他到北京参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览会,会上,张锦秋院士一席话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中国五千年的建筑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我们只有把这个根保留好,我们的枝叶才能茂盛。如果我们把这个根都丢了,那就是一团乱麻,你就找不到方向。”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处长王德荣说,建立文化自信,也正是我省近年来抓建筑创作的着力点。贪大、崇洋、求怪,根子就在于缺乏文化自信,没了根,丢了魂。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齐鲁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会让山东设计多出精品杰作。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