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一家几口一夜之间失去生命。12月18日,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和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发布预警 ,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在后半夜发病,呼救报警电话集中于凌晨5点到上午9点,主要原因集中在使用燃煤取暖、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及涮炭火锅。
今年一氧化碳中毒多因这三件事 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因素有很多,但从今年医院接诊情况看,主要因为这三件事:使用燃煤取暖、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及涮炭火锅。从市急救中心报警呼救情况来看,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发病在后半夜,呼救报警电话集中于凌晨5点到上午9点,这个时间段中毒者更容易被家人、邻居发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没有明显的年龄划分,中毒的症状轻重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患者的健康情况有关,同样环境下,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出现中毒症状。青岛市中心医院高压氧科丁晓洁主任介绍,轻度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中度中毒患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 ,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合并症及后遗症。居民可依据以上症状结合现场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
市卫计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在使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烟道通畅,定时通风,绝不能将无烟道煤炉或木炭盆直接放在屋内取暖;燃气管路要经常自检并定期更换;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应将排气管伸到室外,并保持屋内空气流通;不能在密闭的空间涮火锅。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知识 在城市地区 1、要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况,这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中之重。煤气灶不应该放置于家人活动的空间内,应该单独放在通风的环境。用煤气热水器的时候,不要安装在紧密的浴室或者是通风不良的地方。家庭用煤炭吃火锅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2、用自动点火的煤气灶如果连续未点燃的时候不应该持续地点,应该稍停片刻,否则容易产生意外。
3、室内火炉一定要安装烟囱。如果不安装烟囱的话,在夜间睡眠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在室外。
4、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 、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在农村地区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点煤炉支烟筒时,更要注意四点:
1、烟筒一年一换;
2、在烟筒通风口的地方一定去除所有的残垢,保持它的通风;
3、在夜间不再用它烧火做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炉口留点缝隙;
4、烟筒出口的位置不应该是一个直角的弯头,应该是T形弯头,这样会防止如果夜间气侯特殊变化,风向转变的时候会发现倒烟的情况。
出现中毒,这样自救加急救 一旦发现家人一氧化碳中毒,不要慌张。在送医院前可采取一些自救措施,一定要让中毒者充分吸氧,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
1、将中毒者安全地从中毒环境内抢救出来,迅速转移到清新空气中。应匍匐前进开窗通风,切断毒气的来源。因为一氧化碳比空气轻,一旦人体站立,很可能短时间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加重病情。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加盖被注意保暖;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2、观察病人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者应尽快向120急救中心呼救。若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只要心跳还存在就有救治可能,人工呼吸应坚持两小时以上;如果患者曾呕吐,人工呼吸前应先消除口腔中的呕吐物。如果心跳停止,就进行心脏复苏。
3、赶快供氧。应维持到中毒者神志清醒为止。
4、如果中毒者昏迷程度较深,可将冰袋放在头颅周围降温,以防止或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同时转送医院,最好是有高压氧舱的医院,以便对脑水肿进行全面的有效治疗。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相关新闻 急救中心为出租车司机应急救护培训 近日,青岛市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讲座。公司为进一步提升“红飘带”车队的服务技能和水平,邀请了市急救中心的医师为“红飘带”车驾驶员培训急救知识。
培训现场,急救中心的刘医师向驾驶员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措施和方法,比如遇到外伤时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包扎,小孩气管异物、有人溺水、老人突发心脏病如何处理等等,还现场指导驾驶员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练习,如何处理气管异物窒息等情况。
据了解,出租车驾驶员在营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乘客伤病等紧急情况,驾驶员表示,通过这次急救知识培训,以后在营运过程中再遇到危急情况,可以及时对患者乘客提供帮助或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宝贵的抢救时间。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林盛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