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良教授
11月29日晚8点,刚刚做完手术的潘新良教授换下手术服回到办公室,桌子上还摆着前几天患者送来的感谢信,对一名医生来说,看见这些康复患者送来的感谢信,是他工作之余最幸福的时候。
潘新良教授:
我是由您主刀的患者的女儿,父亲9月29日在您处确诊下咽癌,经过治疗后现在一切正常。知道父亲的手术因为牵连左侧颈部大动脉很难做,风险也很大,也知道如果不是遇到您可能父亲也就失去了手术机会,失去了最佳的救治时机;您冒着极大的风险顺利将父亲的手术完成。家人一直想当面向您致谢,感谢您给了父亲生的机会;可您实在太忙了。正好看到医院的征集活动,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向您表达感谢,衷心地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们家人希望!
祝您及家人:一切顺利! 像这样的感谢信,潘新良教授一年能收到十几封。作为全国知名的耳鼻喉科专家,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名医奖”和2013、14、15、16年国内医师TOP10(前10强)的获得者,他担负的责任着实不少,主任医师、山大博导、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头颈肿瘤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副院长……在众多的身份中,他更喜欢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普通的医生,尽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手术,但对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看见患者康复更有成就感。
“如果没有潘教授,我可能再也叫不出孩子的名字了” 今年38岁的王华(化名)是众多感谢信的主角之一,2015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她,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被查出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像很多癌症患者一样,王华首先选择了去北京治病。
“这是我最不愿想起的日子。”王华说,她托朋友找到了知名医院的专家,4个小时的手术,醒来之后,她彻底傻了,自己不能说话了,而且只能靠吃流食维持生活。北京的医生说,半年就能恢复,可6个月之后并无好转,在青复查的B超结果显示,右侧颈部居然还有四五个淋巴结没有切除,更槽糕的是喉镜显示双侧声带已经麻痹。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有朋友向她推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潘新良教授。
“这个病人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她的手术难度比较高,再就是她所患的疾病,一直是我们院主攻、并且最拿手的方向。”潘新良教授告诉记者,王华患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头颈部很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单纯做切除难度不大,但是若要做到声带恢复,帮患者修复喉返神经,这就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才有可能办到,不夸张地说,全国能做此类手术的医院,不会超过5家。
具体到王华的情况,甲状腺形似“蝴蝶”,每一侧“翅膀”背面都紧密覆盖着两条直径仅1mm左右的神经,叫做喉返神经,这2条神经分别控制着两侧的声带。一条神经的损伤可以引起声音嘶哑,而两条神经同时损伤就会导致双侧声带瘫痪,引起呼吸困难。王华第一次手术就是由于两条喉返神经都受到损伤导致了她严重的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以及呼吸困难,这是甲状腺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些患者甚至由于术后双侧喉返神经麻痹不得不接受气管切开,在颈部前方终生佩戴气管套管,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经口、鼻呼吸,更无法分辨气味。
而王华到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就诊时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症状,虽然她的诊疗经过比较明确,病因也比较清楚,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十分困难的。其一,医生很难判断王女士的喉返神经到底是被缝线扎住了还是在术中被切断了,而后者的治疗往往需要神经移植,不但治疗方式复杂,且成功率低。其二,前一次手术导致被手术的区域长满了坚硬的瘢痕,解剖结构和术前正常情况也有较大变化,稍有不慎,不但不能解除前面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带来新的并发症。其三,患者还很年轻,第一次手术带给患者的巨大心理负担还没有解除,如果第二次手术不能给患者带来明显的改善,对她本人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其四,病人第一次手术不但肿瘤没有完全切除,而且颈部转移的淋巴结也没有处理干净。所以就医生而言,手术的难度和所要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需要术者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心理准备。
潘新良教授介绍说:“我在接诊王女士时仔细研究了她的病情和手术记录,判断喉返神经的功能损伤应该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她的2根喉返神经至少有1根还没有断,只是被缝线或被瘢痕困住了,就像水管被堵住了一样,如果找到了限制神经功能的缝线或者瘢痕并且通过手术的方法解开它,就像把堵住的水管通开了,神经功能是有可能恢复的。于是我才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事实证明,这样的手术方式有着显著的优势,第一,神经功能的恢复直接带来术后声带功能康复,效果立竿见影,避免了气管切开的创伤。其次,患者嗓音质量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现在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发音、交流,这是其他手术方式不能相提并论的。第三,手术完全是在原切口进行,保证了患者颈部的美观,更有助于患者建立自信。第四,手术创伤很小,患者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很短,患者心理和身体负担很轻,术后很快就能回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第五,也是最最重要的,手术中将第一次手术遗留的没有切除干净的肿瘤包括淋巴结都进行了清扫,彻底根除了后患,这是保证病人能够继续活下去的基本条件。”
“手术完我直接哭了。”王华说,2016年10月24日这天,是她永生难忘的日子,她甩掉了所有的心理包袱,勇敢地走上了潘教授的手术台,而手术醒来后,自己突然能讲出话了,而且说话毫不费力气,那种死里逃生,重获新生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
首创两类新型手术方式,受邀到德国、新加坡宣讲 在医学界的众多研究领域中,耳鼻喉科一直被认为是小科目,但就拿属于耳鼻喉科范畴的甲状腺来说,其位于颈部正中靠近胸廓的位置,这一区域解剖结构极为复杂,气管、食管、咽喉、连接颅脑和心脏的大动脉、静脉,密集的神经血管以及淋巴系统散布其中,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不仅如此,正常人甲状腺的背面还有2-4枚叫做甲状旁腺的内分泌腺体,它控制着人体的血钙平衡,这一腺体正常情况下只有绿豆粒大小,且外观与脂肪组织、淋巴结十分相近,一些患者在接受甲状腺手术的同时损伤或失去了甲状旁腺,如果由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进行手术,很容易导致术后出现低血钙的症状,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钙片。
“医院的研究领域也有传承,在耳鼻喉项目上的研究,已经快一个世纪了。”潘新良教授告诉记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孙鸿泉教授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国内最早的耳鼻咽喉专科,也是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科室历经王天铎教授、栾信庸教授、潘新良教授等四代人近百年的耕耘和发展,已形成了耳科学、鼻科学、咽喉头颈外科全面发展的基地和平台。尤其是咽喉头颈外科,自上世纪70年代由王天铎教授率先开展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术至今,已成为全国喉功能保留率最高的头颈外科中心,济南中心院区和青岛院区共有开放床位近200张,每年都有很多患者专程从新疆、青海、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河南、东北三省及国外的病人赶来接受治疗,潘教授讲课和手术的足迹也踏遍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潘新良:“让病人能够活下去,只是医生的合格标准,一位真正好的医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有尊严有高生活质量地活着。”
在前人经验和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潘新良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开展了咽喉良恶性肿瘤的CO2激光治疗、光纤激光治疗,改进改良了内镜下环杓关节复位术、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颈部入路切除术、鼻内镜下咽旁间隙肿瘤和垂体瘤切除术、显微耳外科技术等诊疗手段;同时,在国际上首创了声门旁间隙下咽癌切除术、水平半喉舌瓣修复技术。结合医院先进的诊疗设备,像高清电子喉镜、窄带成像技术、高清鼻内镜、耳内镜技术,可以极大地保留患者的头颈部功能,这也使得齐鲁医院无论是济南院区还是青岛院区的耳鼻喉科成为了全国喉功能保留率最高的头颈外科中心,凭借新开发的两项手术,潘新良教授在今年厦门举行的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会上受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席Barvara Wollenber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罗教授的邀请,将于明年代表我国头颈外科医生前往德国、新加坡参加两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国年会分享中国医生的手术经验。
“既然选择了医生,就要有奉献一生的觉悟” 作为知名专家,潘新良教授所担负的期望也是常人很难体会的,每周两次坐诊,往返于济南、青岛之间,几乎全年无休,总有做不完的手术。拿青岛院区来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就诊量可达200人次/天,这其中包括许多青岛市外、省外就诊的患者。与门诊量相似的是规模可观的手术量,通常,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护人员要在一天完成10-16台手术,这还不包括急诊手术,常规手术从每天早晨8点开始,持续到下午5点是十分常见的,加班加点是科里的常态,如遇复杂手术或急症手术,值班医生彻夜无法休息。
“这点也是我经常跟年轻医生们说的,既然选择了医生,就要有奉献一生的觉悟。”潘新良教授告诉记者,医生的工作关系到他人的生死,需要医生本人做出牺牲,而这种牺牲就体现在生活上的自律,你是医生,就决定了你时刻要用最好的状态迎接病人和手术;你是医生,就决定了你不能饮酒宿醉,影响自己第二天的判断;你是医生,就决定了你必须让出一大部分私人时间,让你的病人能在这世上留得久一点,只有拥有这样的觉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我眼中的‘齐鲁名医’”征集活动,收到百余位市民来信——200余位“齐鲁名医”获患者点赞 11月3日,“我眼中的‘齐鲁名医’”征集活动启动,在20天的征集活动中,有123人通过各种征集渠道,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心血管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脑科中心、骨科中心等30多个科室、200余位“齐鲁名医”点赞。开诊4年,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凭借先进的技术、扎实精进的业务和崇高的医德、温馨的服务,在青岛、胶东半岛乃至全省,获得众多患者的青睐。
“主任赤手去感受我脚面温度,从脚背到脚底,逐个脚趾查看动脉搏动、血流变化情况,并向主治医生叮嘱,完善检查,千万不要漏检。”在短短几天的住院时间里,网名为“秋叶”的患者几乎记住了接触过的每位医生的名字。看病时反反复复进出诊室咨询,医生耐心讲解病情,从不“脸难看”、“一股脑开药”;老人不会用挂号机,护士手把手教;老人腿脚不方便,护士一路护送到诊室……
这些患者用亲身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感人故事。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齐鲁名医”的精彩故事,您可关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官方微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服务号)
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订阅号)
[编辑: 李敏娜]
相关专题:
我眼中的齐鲁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