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热心人收养河北孤儿 悉心照料今成一大家

2017-12-20 09:11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7日,袁佩颖刚从德州儿子家回到济南。因为得知儿子腰部摔伤,她去看望后方才心安。想起儿子郭红喜这些年经历的磨难,她不禁心酸。不过,也正是这些磨难见证了这对“母子”的真情。

  25年前的冬天,十来岁的郭红喜流浪在济南街头,躲在角落里,路过的袁佩颖夫妇把他收留在家,一段“母子”情缘也就此开启。

  “娘,你可别把我送回去了”

  



  这对“母子”的情缘还要从1992年的那个春节说起。

  大年初三,袁佩颖骑车子前往亲戚家拜年,路过历城火车站的货场时,用余光看到在一个倒置的三轮车车厢里藏着一个孩子。

  “我挺生气,把他拉出来,就问他躲在这里干什么,父母找不到你怎么办?”当时天很冷,男孩就穿着一身薄运动服,冻得瑟瑟发抖。

  袁佩颖把孩子带到附近的传达室,给他买了烧饼和鱼,孩子狼吞虎咽吃完。之后,袁佩颖才知道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孩子说,自己一个人在济南流浪,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袁佩颖想把孩子带回家,又担心丈夫不同意,便先自己回家问问丈夫。没想到,丈夫听到后很是着急,对她说,万一孩子冻坏了怎么办,说着就要骑车子把孩子接回来。

  这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就是郭红喜。回家后,袁佩颖给他换上新衣服,又收拾出一间屋子给他住。但那时,袁佩颖还认为孩子是跟父母闹别扭离家出走,想把孩子送回。

  “我问他家是哪里的,他说是河北某个地方的。”随后,袁佩颖通过一位在全国邮电工程工作的同学帮忙寻找孩子的家人,但反馈的结果是没有符合条件的家庭。袁佩颖心里明白,孩子可能不相信自己,说了谎。

  袁佩颖有些伤心,多次开导孩子。郭红喜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身世,他老家在河北东光县,父母都已经不在了。“他说,娘,这次我跟你说实话了,你可别把我送回去了。”

  

袁佩颖(右一)和郭红喜(左一)一家人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一声“娘”让袁佩颖心里充满了怜爱。她通过同学联系上郭红喜所在村的村支书,得知确如孩子所说。亲戚家里又十分贫穷,无力抚养这个孩子。郭红喜正是因为贫穷才出来流浪。

  找学校找房子找保姆

  袁佩颖夫妇下定决心,不能再让他流浪街头。

  后来,郭红喜老家的亲戚过来探望,还留下一封证明他身份的信,信中说,“看到孩子在这里幸福地生活,我们也就放心了。”不仅袁佩颖两口子喜欢这个孩子,家里的女儿也欢迎这个哥哥的到来。

  郭红喜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真正的生活正是从遇到袁佩颖这一年开始的。不过,新生活伊始,郭红喜就要面临上学的问题。

  “他当时已经十来岁了,得赶紧上学了。但是户口的问题又解决不了,周边的学校都不接收他。”为此,袁佩颖和丈夫奔波在各个部门和学校,最终在郭店镇找到一个学校。“这里离家很远,就给他在学校周边找了房子,学校没有食堂,又给他雇了保姆,专门给他做饭。”

  郭红喜在回忆这一段时光的时候感慨,袁佩颖对待他真的是视如己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妹妹吃的东西,去过的地方,享受到的关心,他一点也没少。他们母子俩从来没红过脸,那几年是他平稳又幸福的一段时光。

  小学毕业后,郭红喜学了厨艺、电焊、开车,找了工作。郭红喜说,那时自己很年轻,也很爱玩,在外面闯荡,跟家里联络也少了很多,直到又一起灾难降临在他身上。

  

 袁佩颖随身携带郭红喜和女儿照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时培磊摄



  无名氏重伤醒来见到了“母亲”

  重伤进医院被当成“无名氏”,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母亲”。

  2005年5月下旬的一天,深夜11点多,袁佩颖已经睡下。一通紧急电话打过来,对方称自己是郭红喜的朋友,郭红喜被人捅伤,送到市立四院重症监护室,情况十分危急。

  “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救我的孩子。”袁佩颖赶到医院重症监护室,四下打听才知道儿子是以无名氏的身份入院的。“没有人来医院看着,对不上个人信息,才填了无名氏。”袁佩颖告诉记者,她哭着对护士说,自己就是无名氏的母亲。

  当时的那份诊断书封面还能看到无名氏的字样,后来被划掉写上了郭红喜。病历显示,郭红喜神志恍惚,左侧胸廓皮肤裂伤长约15厘米,头顶也有十多厘米的刀伤。袁佩颖日夜守在医院,每次见到医生,她就上去哀求尽力抢救孩子。

  郭红喜回忆说,当他醒来后,第一眼看到母亲在身边,心里特别感动。“她在旁边,我也感到心里踏实了。”

  郭红喜被抢救了过来,从医院出来后,腰部的伤没有痊愈,他也迈不动脚,上不了楼房。为此,袁佩颖的丈夫托德州的一位朋友给他找了一处平房暂时住下来养伤。在这里,郭红喜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并在德州买房组建了家庭。

  



  没事不去打扰,有事肯定出现

  袁佩颖告诉记者,接下来的十来年,他们一家人又迎来一段平和幸福的时光。郭红喜虽然在德州买房,但起初和妻子多半时间仍住在袁佩颖这里。郭红喜的儿子就是袁佩颖一手带大的。

  “孙子跟我特别亲,每天放学回来就是要找奶奶。”袁佩颖笑着回忆那段日子。直到郭红喜有了第二个孩子,一家人住在袁佩颖这里显得有些挤,郭红喜一家才住到德州。不过,袁佩颖一直留着郭红喜的那间卧室。

  如今,袁佩颖已经迈进60岁,女儿在国外工作,郭红喜则在济南一家货运公司干货运。“每次来都恨不得买最好的东西,买菜做饭,过年擦玻璃,刷房子,都是他一个人干的。就算亲儿子,又能做多少呀!”

  袁佩颖保留着“儿子”从小到大的所有资料,有病历、证明信、认错书等等。她戴着眼镜,再翻开那些泛黄的纸片,不禁笑着说道,“这些都是记忆,无价之宝,多少钱我也不会卖的。”

  两个月前,郭红喜下大货车时突然踩空,腰部骨折。为了不让母亲担心,郭红喜一直隐瞒着,直到前几天才告诉袁佩颖。“他说没大碍,但是我能放下心吗?”正在北京开会的袁佩颖立马给他买了护具奔向德州。看到儿子安好,第二天才返回。

  袁佩颖说,“他大了以后,没事的时候我不打扰他,有事的时候,我一定要帮助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时培磊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河北孤儿 济南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