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好人之星|点滴善举凝聚起磅礴力量

2017-12-31 11:32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好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却用爱和坚守感动着我们;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名声,但是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牢记。即将过去的2017年,“山东好人”的点滴善举,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凝聚起磅礴力量。

  半个多世纪的守护

  李桂珍是栖霞市观里镇观里村的一名乡村医生,69岁的她已在村里工作了52年。“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要真心考虑病人的难处,随叫随到。”带着这样的信念,她兢兢业业,造福一方村民。

  初中毕业时,李桂珍赶上栖霞市第八中学举办乡医学习班,她立即报名参加。学习班为期一年,她边学习边劳动,顺利通过结业考核,回到观里村成为一名村医。

  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治病,李桂珍利用空闲时间自学了推拿、刮痧、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刚开始,怕做不好,就拿自己试,拿家人试,有效果了才给乡亲们治疗。

  临村的蒋延光,因为腰腿疼,过来做针灸。他对李桂珍的医术医德赞不绝口:“自打俺认识了她,生病全是让她给看。别的不说,一是态度好,二是收费低,三是效果明显。”

  李桂珍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她8岁时,父亲去世;18岁时,大哥务工致残,大嫂生孩子时难产去世,年轻力壮的二哥患上严重的精神病。“不忍心俺娘一个人扛。”李桂珍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担。她白天到村卫生室上班,随身带着两个年幼的侄子,晚上回家抽空做农活。

  现在,李桂珍依然在村医岗位上忙碌着。她说,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外孙辈成家立业。“一个人,半世纪,能够幸福全家、造福村民,我不后悔。”

  只要身上有用的,我全捐

  弥留之际,他写下遗愿:捐献遗体用于发展医疗事业。当捐献现场得知眼角膜也能救人,他用尽力气说:“只要我身上有用的,我全捐!”他就是栖霞市臧家庄镇东林村的柳华敏。

  30多年前,柳华敏从部队退伍回到东林村。2016年底的一天,柳华敏感觉浑身无力,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并向肝肺继发性转移。今年6月的一天,柳华敏把两个女儿叫到身边说:“我生病后,社会上那么多不知姓名的人也帮咱,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和报答这个社会的,说不定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点用,我想死后把遗体捐献出去。”

  要捐献遗体,全家人都不能接受。两个女儿也表示反对。柳华敏却劝家人:“俺当过兵,也是一名党员,党和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把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发展医疗事业,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我这位退伍老兵最后的心愿!”

  父亲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姊妹俩无言以对。她们最终选择尊重父亲的决定,帮他完成一生中最后的愿望。

  7月27日,就在柳华敏签订捐献书后的一个月,60岁的柳华敏安祥离世。在家属、亲戚、医生、省眼库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柳华敏将眼角膜捐献给了两位盲人患者,遗体捐献给了滨州医学院,用于临床教学科研。

  坚守在人生“终点站”

  “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奉献的必要性。”这是刘刚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5年,他进入济南市殡仪馆工作,2016年起担任殡仪馆业务科副科长,分管火化车间工作。刚刚分管,他就主动走入车间一线。车间里最难干的活儿,就是扒火化炉中的灰。清理炉灰时既要忍受炉膛的高温炙烤,还要忍受灰尘飞扬。他主动认领了这个脏活累活,每次都把炉膛清理得干干净净。

  遇到上级指派的急难险重任务,刘刚灵也始终冲在前面。今年年初,莱芜市一例感染禽流感H7N9的市民在济南去世,传染病医院第一时间联系了济南市殡仪馆。殡仪馆紧急召集业务骨干开会研究,刘刚灵在会议现场主动认领了这个火化任务。

  “我是党员,我不担当,谁来担当?”刘刚灵与领导同事认真研究制订火化预案,严格按照应急管理办法,做好各种防护设施的准备工作,合理设计火化路线,制订火化流程。虽然最后感染的逝者没有来馆内火化,但是刘刚灵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

  刘刚灵在工作中注重创新创造。他曾报名参加航泰集团第五届全国火化机及尾气净化处理技术学习培训班并顺利结业;紧跟绿色殡葬的工作理念,总结制订出一套遗体火化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了工作的安全、环保。

  转自:大众网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山东 好人之星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