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邢晓博建议完善医疗救助服务体系

2018-01-10 07:1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市人大代表邢晓博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报道

  半岛都市报1月9日讯 近年来,随着基本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仍有少数需要急救的患者因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等原因,产生了医疗欠费的现象,也影响到患者接受妥善有效地治疗。今年上会,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邢晓博就关注了这一现象,并提出了完善医疗救助服务体系、让困难群体患者得到更完善救助、更多关注关爱的相关建议。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医院救治危急重症患者,必须‘先救治、后付费’,这是毫无疑问的。”9日,邢晓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他在调研中却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医疗欠费,这种现象已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邢晓博介绍,医疗欠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引起的欠费、医疗纠纷引起的欠费、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引起的欠费、恶意欠费等情况。邢晓博分析发现,根据大多数医院的医疗欠费来源情况,急诊科是“重灾区”,“三无”人员是造成医疗欠费的主要群体。

  对于这一问题,青岛市卫计委、财政局、民政局、社保局、保监局等多单位,曾在2014年联合印发了《青岛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试行)》并设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但该方案和救助基金只解决部分人员的急救费用问题,后续的治疗费及陪护费、伙食费仍无着落,仍得由各接诊的医疗机构自行解决,且占用人力、物力和床位等紧缺的公共卫生资源。”邢晓博说。

  为此,邢晓博建议,应大力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使用和后续保障措施,确保救助制度落实到位,让这部分困难患者群体得到充分的健康救护以及生命关爱和尊严。各区市和街道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对市级救助基金的补充,可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形成多层次的救助力量,将救助制度做到位、兜住救助底线,且简化申请程序。无力付费、逃费的病人不可能完全杜绝,这时候需要有“兜底线”的救助制度补位,让医护人员能不必烦心于医疗欠费问题,全力全心投入到患者救助中。而对于无人接管的患者,无需治疗的转至救助站,病情稳定需要后续治疗的应先由当地公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或公立社区卫生机构接收,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邢晓博称,政府部门也应从保障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的“初心”出发,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的衔接机制,使慈善资源作为医疗救助的重要补充,充分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聚合发挥更大关爱、救助作用。为此,政府应建立激励扶持机制,通过委托、协商、奖励、补贴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慈善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慈善医疗援助项目,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救助的社会效益,鼓励引导慈善组织开展补缺型和补充型医疗援助活动。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2018青岛市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