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东省黄河河务局了解到,1月9日凌晨,我省黄河今冬首次出现淌凌的情况,截止到13日8时,我省鄄城郭集控导8号坝以下河段淌凌,长度达475公里。为应对淌凌带来的影响,截至13日8时,山东河段共拆除浮桥19座,其中济南段拆除6座浮桥。
昨天省内淌凌长度已达475公里 1月2日以来,弱冷空气持续影响黄河下游河口地区,8日西河口站日均气温达-4.4℃,最低气温达-8.5℃。受此影响,1月9日凌晨,我省垦利清三(181+000)以下河段出现淌凌,长度24.6公里,淌凌密度5%~10%,最大冰块面积30平方米,冰厚1厘米。本年度首凌日期较常年(1970-2010年均值为12月18日)偏晚22天。
受到持续低温影响,截止到13日8时,我省鄄城郭集控导8号坝以下河段淌凌,长度475公里,较12日增加115公里;淌凌密度一般10%~30%,刘家园水位站断面最大淌凌密度约60%;最大冰块面积位于清3至清8河段,约120平方米;冰厚一般0.5~5厘米;部分河段流冰花。“凌汛前,山东沿黄各级都修订了防凌预案,落实了防凌责任制、防凌队伍、工具料物,做好了防凌的各项准备工作。”山东省黄河河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从12月1日起,启动了防凌机制及防汛周例会制度,对防凌工作进行及时研判。12月12日~15日,黄河河务局派出检查组,对济南以下河段的防凌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淄博、东营等市政府领导也分别检查了本市的防凌准备工作。
目前,我省各级黄河河务部门都加强了防凌值班,密切注视天气、水情、凌情变化,认真进行冰凌观测和分析预测,加强引水控制和防凌调度,做好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全省已拆除19座黄河浮桥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定,黄河冬季防凌中,冰凌达到30%以上,浮桥就要及时拆除。12日下午,泺口浮桥便进行了拆除。这两天,黄河河面的淌凌非常壮观,泺口浮桥附近的冰凌大的能占据三四十平米的河面。泺口浮桥在去年8月份进行了改造提升,经过提升后,原先体量更小的12对承压舟升级成了体量更大的6对承压舟,淌凌时,同样的通道,新的浮桥只需要拆除2对承压舟。
记者从黄河河务局了解到,截止到13日8时,山东河段共拆除浮桥19座,较12日增加4座,其中济南段拆除6座浮桥,这6座浮桥分别为胡杨浮桥、友谊浮桥、济齐(北店子)浮桥、泺口浮桥、济北浮桥、东城浮桥。
泺口浮桥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浮桥如果不拆的话,体积大的冰凌会冲垮浮桥。”泺口浮桥人流量较大,在浮桥拆除的这段时间,市民和车辆可绕行到济南黄河大桥或建邦黄河大桥通行。
气温回升后浮桥恢复通行 据介绍,本次黄河冰凌蔓延速度迅猛,面积广,密度大,是近年来较为严重的一次凌汛。“但随着气温的回升,河面不再淌凌,浮桥便恢复通行。”泺口浮桥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气预报显示,这两天济南气温已经开始回升。
河道冰凌是低气温的产物,气温变化是造成凌汛的重要因素。黄河下游河道呈西南东北流向,上首位于北纬34度50分,黄河入海口位于北纬38度00分,上下相差3度10分。气温的变化使上段河道冷得晚,回暖早,负气温持续时间短;下段河道冷得早,回暖晚,负气温持续时间长。沿程纬度不断变化,造成气温“上暖下寒”,上游河段的气温明显高于下游河段气温,决定了黄河下游河段先封河后解冻的特性。当气温转暖升高时,上段河道先解冻,下段河道还处于固封状态,上段已解冻的冰水流至处于固封状态的下段,卡冰结坝造成凌汛。
链接
黄河凌灾 黄河凌灾是山东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闻名,平均“五年两决口”。凌情严重年份,局部河段水位壅高,造成滩区漫滩,堤防出现坍塌、管涌、渗水等险情,甚至发生决口。资料显示,1951年、1955年山东黄河凌情严重,分别在利津县王庄、五庄发生决口,造成严重损失;1969年凌汛期,长清、平阴滩区大面积漫滩受灾。(完)
转自:新华网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