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办“校园贷”需谨慎 警惕不法分子设陷阱

2018-01-18 16:05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1月18日消息  去年,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某银行与在校大学生小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这是一起涉及“校园贷”的案件,因小李使用了他人提供的手机号码及密码在银行办理了相应业务,未能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最终自行承担了还款责任。青岛中院提醒广大在校大学生,办理“校园贷”时一定要谨慎,避免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造成损失。

  被盗刷后承认用他人手机号码办“校园贷”

  记者从法院获悉,小李是青岛市某高校学生,为了给学校拉赞助结识杨某,杨某要小李动员同学到银行开立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卡,每开立一张给其30元赞助费。2016年3月10日,小李在某银行开立账户并同时开了手机银行、网银、手机银行、网银支付等业务。同日,该账户经郭某转入5500元,后又通过网银转出5000元。次日,通过网银转出500元。2016年3月10日,通过开卡手机号在银行平台商城消费6000元订购苹果手机一部,邮寄地址为浙江某地。此后,该卡并无还款。2016年4月28日,某银行向小李发出个人逾期贷款催收函,催收上述贷款6000元。小李称上述贷款自己完全不知情,并备注称自己办理银行卡时使用的手机号码及密码均为杨某提供。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校园贷”案件,案外人杨某对大学生许以每办理一张“校园贷”借记卡给予30元好处费获得学生的信任,据学生事后自己确认,其使用了案外人提供的手机号码及密码办理了相应业务,也就是说学生因自身原因造成密码泄露,银行并无过错,故学生对发生的欠款仍然要承担民事责任。

  在校大学生要警惕不法分子设陷阱

  “校园贷”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其具有贷款线上签约、线上自动审批、无需面谈面签、贷款实时到账、低息等特点。办理大学生综合贷款需要信息包括所在院校、学历、姓名、身份证号、储蓄卡银行卡号等,并且持有银行预留手机号码(在贷款的每个环节,需要验证码确认),系统将储蓄卡作为贷款的还款账户,系统会自动默认银行卡预留的手机号码是办理贷款业务时所用的手机号码。在申请办理大学生综合贷款时,只有在小李确认对提示信息已经充分阅读理解并同意在线签署大学生综合贷款协议后,银行系统才会根据小李提供的其所在院校学历、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判断客户是否符合贷款办理申请条件,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小李无法完成贷款申请业务,即使如小李所述该贷款最终未由其使用,也是小李自身过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未尽到妥善保管义务。

  正是基于“校园贷”的上述特点,一方面,“校园贷”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低息便捷的贷款途径,有效抵制了社会上出现的“裸贷”等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贷款方式,维护了大学生的利益;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的特点对其施以小恩小惠骗取其信任获取相关密码从而骗得银行贷款,而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密码泄露大学生仍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面对“校园贷”,大学生们一定要谨慎行使权利,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通讯员 阚红艳  时满鑫  记者 刘子琳

   [编辑: 王君莉]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