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街头各色单车激烈竞争,其中部分企业已和支付宝合作(小图)推出免押金活动。
文/图 半岛全媒体 记者 刘鑫刘玉凡
共享单车市场进入寒冬?近日在岛城大街小巷,出现了一款“小蓝车”的身影,共享单车从最初的“一家独秀”到如今的“群雄争霸”,共享单车竞争再次引发关注。据了解,这些“小蓝车”由哈罗单车投放,目前已有7万余辆。而统计显示,岛城共享单车约20万辆,伴随着单车市场战火重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幸存,成为每个单车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
调查:短板多引来“吐槽” “各种共享单车我基本都试过,不少单车骑起来不舒服,有些车特别难骑。”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他感觉现在共享单车设计还不完善,体验感大大降低。
市民李先生则表示,“想骑车怎么也找不到,不想骑的时候到处都是,我觉得单车的分布也不均匀。”在李先生看来,共享单车存放用一个“乱”来形容,他回家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把单车放在楼道里,还有的人把共享单车随意扔在花坛中。李先生表示,共享单车在发展中不断暴露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除了消费者自律外,商家也应该积极探讨治理新模式。“共享单车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不少孩子骑单车发生意外,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采访中市民于女士告诉记者,马路上车来车往,不少骑单车者在车流中穿梭,不仅给交通添堵,还带来了安全隐患。
隐忧:押金成用户“心病” 除了用户“吐槽”的诸多问题,市民在使用单车时最大的担忧来自押金。“2017年7月30号,我在酷骑单车单车上充了298元的押金,去年11月份,就在酷骑单车上申请退押金,至今没退出来。”1月22日,市民刘女士致电本报热线96663反映了此事。
记者了解到,刘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对于酷骑单车押金不退的问题,2017年3月、9月和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曾三次约谈酷骑公司,当年12月份,中消协就酷骑公司涉嫌刑事犯罪问题向公安机关举报。目前,记者了解到,仍有不少酷骑单车用户的押金未退还。
“基本上不敢骑了,除了现在天气冷了的原因,还是害怕交了押金退不出来。”市民孙先生说道。采访中记者发现,押金问题成为不少市民在选择使用共享单车时的“心病”。“关键是用户把押金交了,单车公司如何处理这么多的押金,我们都不知道,一旦公司倒闭了,押金问谁要?”孙先生质疑道。
解题 共享单车“抢滩”免押金 对于用户担心的押金问题,记者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单车公司开始行动,为了缓解用户的质疑和焦虑,单车公司启动免押金活动。日前,哈罗单车宣布,对青岛、成都、合肥等十个城市启动信用免押金骑行。哈罗单车青岛城市经理刘威告诉记者,此次哈罗单车与芝麻信用合作,用“信用出行体系”替代押金对用户的约束。
“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免押金使用单车。”刘威告诉记者,“信用免押骑行不仅简化了用户的用车流程、提升用车体验,对企业而言,接入芝麻信用也大大降低了单车企业守信用户所需承担的风险。”记者日前使用支付宝打开共享单车页面,体验了一次免押金服务,发现从扫描开锁到骑上单车,只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刘威表示,单车公司虽然竞争激烈,但作为近来才进入青岛的单车公司,哈罗单车并不惧怕激烈的市场竞争,“进入发展中后期共享单车行业,各单车企业用户增长整体放缓,信用免押或许会成为用户增长新‘拐点’。”据刘威介绍,公司目前一共有100余名运维人员,每辆车的运营成本在0.2元~0.5元,目前公司正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大数据管控,尽量降低单车的运营成本。“单车企业看似‘损失严重’,但‘免押金’将吸纳更多新用户,保持用户量稳定增长,用户也获得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实现企业、用户的互利双赢。”刘威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由于免押金已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进而影响单车公司之间的竞争,除了哈罗单车,其他的单车公司也开始行动,“抢滩”免押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几家主流的单车企业,几乎都推出了免押金活动。业内人士分析,免押金关系到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旦被抢走用户,一些单车公司将面临极大的被动。
疑问 共享单车免押金后盈利模式在哪? 记者了解到,共享单车行业刚刚兴起时,用户交纳的押金是单车公司的赢利点。据粗略统计,每个单车使用者200元左右的押金,再乘以单车使用者庞大的数量,形成了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资金池,这些资金一度被一些单车公司拿来利用,而客户的权益却无法保障。为此,交通运输部曾专门发文,要求单车企业收取押金时需开设押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监管。
如今,哈罗单车等单车推出免押金政策后,单车企业利用押金盈利的模式难以为继,而新的盈利模式在哪?哈罗单车青岛城市经理刘威告诉记者,单车公司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减少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免押金政策的推行,将带动更多用户使用单车,这将为企业盈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虽然单车企业已经实行免押金政策,但局限在芝麻信用良好的用户中,而一些信用分不高的用户仍需要充押金后才能骑行,这笔押金和用户充值余额,构成了企业的资金池。业内人士分析,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用户,企业的资金池就不会“干涸”,这就为企业日后融资并且利用平台进行广告推广创造了条件。
声音 共享单车应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度共享单车出行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单车总投放量超过了2000万辆,但共享单车盲目扩张带来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大家对共享单车发展模式的诸多思考。在山东川佳律师所张宝清律师看来,共享单车要想健康长远地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共享单车纷纷提出的免押金活动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风险,是一个共享经济发展良好的趋势。在他看来,共享单车应该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政府部门也应该设置门槛加强监管,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从中维权。
青岛市政协委员、国际青年创客基地主任王可锋告诉记者,单车丰富了市民的出行方式,但是发展带来很多问题,治理和管理没有跟上,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是管理单位不明确的问题,共享单车涉及到工商、城管、交通、金融等多个部门,但目前主管单位仍然不明确,给共享单车监管带来隐患,相关部门尽快落实一个主管部门,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其次,前期共享单车发生的退费难等问题令人担忧,目前看共享单车门槛低,诸多资本和企业进入,共享单车也好,共享汽车也罢,应该建立行业协会,行业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收费标准也应该统一,相关部门应建立严苛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条件,实行优胜劣汰,共享单车在发展中应该交付一定的保证金,如果出现退费难等风险,可以先行赔付;最后,共享单车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政府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企业和政府实行共享共治,这样政府相应的管理配套也能及时跟进。共享单车应该找到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平台找到新的赢利点,共享单车不能光靠租金和押金赚钱,利用自身的资源做广告带来收益,这样更好为市民出行服务。”王可锋说道。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