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德斌 随着移动支付大战进入“下半场”,快捷高效的免密支付应用越来越频繁,但也被不少用户吐槽“缺乏安全感”:无主动授权、无醒目提示,跳过“输入密码”“确认金额”等环节,直接“嘀”的一声就完成付款。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手机应用都青睐免密支付,系统甚至会默认开启。(1月30日《北京日报》) 免密支付主要是用于小额支付领域,省下频繁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确认支付等环节。应该说,免密支付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商家结算效率也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互惠互利。不过,免密支付也存在一些规则漏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商家、不法分子借机钻空子牟利,给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如今,亟待对免密支付立规矩,制定完善的开通标准、支付流程。
从媒体的调查来看,部分手机应用存在默认开启免密支付、捆绑消费、“三无”支付等乱象,此举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跳过了合法授权环节,令消费者“不明不白”开启了免密支付,如此就会隐藏恶意诱导消费、盗刷等风险。从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即可看出,免密支付已给部分消费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果不及时修订规则、堵上漏洞,就可能导致很多消费者对免密支付失去信心。
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对免密支付功能进行调查,研究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定发布统一的规范标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给予消费者后悔权,可随时关闭免密支付功能,以避免被滥用、盗刷。同时,鼓励商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采取支付保险制度,对消费者进行支付保障,如因商家、平台的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失,即可通过保险予以补偿。普通消费者也应多多注意,避免疏忽大意造成经济损失。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