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张玉巧断家务事 线上工作室调解民事纠纷

2018-02-05 08:3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珍

  “一对夫妻闹离婚,打得不可开交,两个人只想着争取自己的利益,唯独忘记了孩子,结果孩子因此生了严重的病,头发都差点掉光了。”市南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张玉说,这起案件给她很深的触动。半岛记者了解到,张玉自2003年大学毕业就进入市南法院工作,开始审理婚姻家事案件,在从事婚姻家事诉讼审理的近15年中,不变的是她对工作的热情和始终洋溢在脸上的微笑,变化的是她由稚嫩到老练。

  近年来,张玉审理的案件调解率高达95%,如此之高的调解率,源于张玉对案件的深入钻研,对当事双方的体贴理解,坚持调解优先,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一张巧嘴,一腔热情,挽救了40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2016年4月21日,青岛市南法院借助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这一平台,正式开通网上“张玉法官工作室”,在市南区65个社区的微信公众服务号中设置专门板块,搭建婚姻家事咨询服务平台,工作室由市南法院的5名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重点从事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分家析产纠纷、抚养、扶养和赡养纠纷等案件的调处工作。

  市南区社区群众可以在“线上调解”板块与法官进行私密性地在线互动,工作室的法官会根据分工有选择性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对部分婚姻家事纠纷进行线上调解。在“阳光普法”板块,社区群众还可以及时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张玉法官工作室”自开通以来,截至目前,法官们共化解贴近民生的各类民事纠纷880起,张玉本人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她2013年被评为全市法院调解能手;获市南区政府嘉奖;2014年被评为省“四心工作法”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四心工作法”先进个人;市南区三八红旗手;市南区政府个人三等功;2015年,市法院个人三等功;青岛市文明市民;2016年,市法院个人三等功;2017年底荣获“青岛市十佳政法人物”。

  ■关爱 将伤害阻止在发生之前

  1月24日是农历的腊八节,受寒流的影响,岛城的气温也降到冰点以下。下午两点,为了迎接到市南法院参观的莱芜一路小学的同学们,张玉早早就准备好。“还是穿制服吧,这样精神也更严肃。”张玉脱下羽绒服说道,随后又检查了团队其他成员的着装,一起下楼到门口等待同学们。参观中,随着问题的一一解答,孩子们也满载而归。

  据张玉介绍,过去一年里,他们到香港花园社区、高邮湖路社区、闽江路社区、吴兴路社区及市第七中学、新昌路小学等地开展法律知识讲座52期。为了防范校园暴力,他们还在青岛市二十四中建立了预防校园暴力工作室。

  经典案例

  1 父母离婚苦了孩子


  “我经常会跟当事人讲起那个案例,真的是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张玉口中的案例就是半岛记者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故事。一对夫妻到法院离婚,因为家庭矛盾已经极端尖锐,且双方对家庭财产以及孩子抚养权不能达成一致,打得不可开交。两个人在家里不停地吵闹,却没有丝毫顾及到10岁儿子小林(化名)的感受。

  就在案件诉讼的过程中,小林开始失眠,头发也毫无征兆地大把大把往下掉。夫妻两人这才意识到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所有的恩怨都不再计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两人最终也没离婚。“这个案例很深刻地告诉我们成年人,一个婚姻的破裂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张玉说,从他们审理的案件来看,离婚案件数量近几年是稳步增长。

  2 对症下药,留住婚姻美好

  有一对年逾花甲的老人因感情不和而走上了离婚的道路,看似一起普通的婚姻纠纷,却因他们聋哑的女儿和女婿而让人格外揪心。原来,男方提出离婚是因为他认为老伴对他照顾不周,而其老伴之所以不“顾家”是因为帮助女儿女婿照顾孩子。“两位老人为这个特殊的家庭坚守了三十多年,如今他们却要劳燕分飞,真的会很遗憾。”张玉说,她们不断找老人做工作,用她们的巧嘴和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赤子之心说动了当事人,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法庭上,夫妻双方争个不休,无非是想把婚姻的美好留在身边。”张玉说,发现了这一点,再回想庭审过程,双方在争执中回忆着往事,在固执中倾诉着期许。抓住了这点对症下药,双方的态度往往会转变,从离婚变成了和好。

  3 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

  张玉介绍,除了离婚纠纷,她还审理赡养和继承纠纷。原告老两口都是事业单位退休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是生活无忧。2017年8月份,两位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支付赡养费每月几百元,并定期回家看他们。

  “我们接到案件通过了解情况发现,两位老人的经济情况不错,但其儿女的生活却压力不小,都要还房贷不说,还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经济负担都很重。”张玉说,她在调解案件时询问老人才知道,老人其实不是为了每月几百元的赡养费,而是希望子女能定期回家看看他们。“我们也做了老人子女的工作,给他们讲晚年生活的孤独和对亲情的渴望,他们表示一定会经常回家看老人,案件顺利和解,老人就撤诉了。”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张玉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