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2月5日讯 2018年1月份的一天,即墨法院蓝村法庭接待了一名“奇怪”的“访客”——刘某,他既不是案件当事人也不是委托代理人或者证人,安检人员询问来意,他支支吾吾,表述不清,直到值班干警接待了他,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委。
原来,刘某的父亲因车祸于2017年6月份去世,同年12月,爷爷也因病去世。12月的一天,刘某在打扫家中卫生时发现印有“邮政储蓄赠品”的两袋洗衣粉和两瓶洗衣液,一向细心的刘某由此猜测父亲生前可能在邮政储蓄银行存过钱,但他把家里翻找了一遍,并没有找到存单和存折。刘某便去邮政储蓄银行询问是否有存款给赠品的活动,得知银行有过存2万元赠一袋洗衣粉和一瓶洗衣液的活动。刘某猜想:有两份那就是4万元的存款。但在他想查询父亲生前是否有存款时遭到银行拒绝,银行规定非本人不可以查询存款情况,更别提取款。
为了取出父亲遗留的存款,刘某多方打听办法。一位邻居告诉他,“蓝村法庭经常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在前白塔村建立了‘法官社区工作室’,还有专门的‘化解纠纷微信群’,你不会用微信,可以去工作室咨询咨询,或者直接去法庭咨询也行……”
刘某欣喜地去了蓝村法庭,但是到了门口他心里却打起了鼓,他担心法庭不会管这些小事,越想越不好意思开口,因此安检人员询问时,他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这才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
值班人员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立即告知了兰振福庭长。在兰庭长的安排下,乔婧和鲁中国接受了刘某的咨询。两名工作人员详细地为刘某讲解了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应该如何取得存款的查询申请书,银行的遗留存款通常情况下怎样分配,诉讼流程等问题。两天后,刘某带着姐姐再次到蓝村法庭,表示还有问题不明白,想进一步咨询一下。法官耐心地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刘某姐弟二人得知,因为牵扯到转继承和代位继承问题,如果要通过诉讼解决该问题,其叔父及姑姑们也需参与诉讼。问题弄清楚了,姐弟二人却又在诉状上犯了难:谁来做原告,谁来做被告呢?在诉讼过程中,原被告只是个称谓,但在大多数老百姓眼中,做被告就是天大的丑事。让刘某的奶奶做原告其他人做被告,这一方案大家都没意见,但刘某的奶奶已90多岁,行动不便,不能前去立案。如果刘某自己当原告,又怕叔父、姑姑们有意见。经过沟通,叔父及姑姑们同意由刘某做原告,通过“诉讼”取出存款。开庭当日,刘某一大家人全部到庭。为了不给这个家庭平添嫌隙,促进家庭和睦,兰庭长决定,庭审时刘家人不用坐到原被告席,而是全部围坐在旁听席。随着法槌的敲响,庭审有条不紊地展开,只用了半小时时间,案件顺利审结,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当天下午,刘某给蓝村法庭打电话表示感谢,他已经顺利将父亲在邮政储蓄银行的4万元存款及利息取了出来。至此,这起案件划上圆满的句号。
“让每一个判决、调解更有温度”,是蓝村法庭的工作宗旨。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拉近法院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变被动听诉为主动服务,是即墨法院司法为民的真实写照。
信网全媒体记者 潘雅欣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