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放弃生意回村当支书 三年摆脱“空壳村”
时间:2月13日
地点:济宁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后屯村
记者:刘宝才 朱仙娉 后屯村村民郁承盼在村里的一家农业企业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比去城里打工差不了多少
“你看这蘑菇,长的多喜人,昨天一家饭店的来刚拉走一车,多亏了俺们林书记,年年给俺送这些菌棒,能出四茬蘑菇,一年能赚1万多块钱,今年有经验了,俺自己又买了几百个,现在考虑着怎么把用完菌棒放到地里再接着长蘑菇。”济宁市任城区后屯村49岁的村民郭哲亚正在庭院大棚里拿着剪刀给菌棒拆包,她时不时抬起头,向记者介绍着准备从自家地里实验菌棒再利用的计划。郭哲亚告诉记者,自己老伴患病需要常年服药,大女儿出嫁工资微薄,小女儿又在上学,原本看似没有希望的生活,现在却过得有滋有味有信心。然而,同样在几年前的后屯村里,没有一个人敢想象,他们能过上现在与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一个出了名的“乱村”,却在那一年来了个年轻的书记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集体新建的联动玻璃温室大棚
放弃千万生意回到老家当支书 是农民的儿子,更是一名党员
“那一年我才27岁,从小我就没有想过长大了要在村里做支书。”林坤说,无论小时候有什么志向,当村支书这个事儿是压根就没有想到。
林坤是一名复员军人,因为表现突出,在部队上入了党,回后屯村之前,在济宁城区有着红火的生意,收入不菲。“当时街道安排的工作组来找我谈过几次话,说了说村里当时的情况,说实话,是挺难选择的。”一边是土生土长的老家,一边是蒸蒸日上的事业,林坤坦言,父亲是第一个反对的人。
“当时担心最多的是村里的工作没有头绪,他年纪小,能不能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问题。”对于熟知村里状况,在村里颇有威望的林坤父亲来说,刚刚复员回来又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林坤,让他着实捏了一把汗。
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需要一个带头人。而临危受命时的林坤却提出了一个要求,要经选举,不要任命。
“既然我是党员,肩上就有这一份责任,既然决定要回村,我希望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林坤坦言,对于自己和老百姓来说,任命没有任何力度,只有互相信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就这样,林坤全票通过,面对组织信任和村民期盼,林坤履行了诺言,放下打拼多年的生意,回到了村里。刚刚走马上任,就找到了村里乱的原因,穷的根本。他做的第一件事先让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子。
贫困户郭哲雅正在她的菌棒大棚里忙活,如今一年一万元左右的收入令她对政府充满了感激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到了自家亲戚
招商引资上项目摆脱“空壳村”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然而比修路更重要的,就是发展。林坤上任后发现,发展是解决后屯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可是,要想发展必须有起步的资源。后屯村村集体原有80多亩荒地,由于当时村里乱,没有人管,这片地就被20多户村民抢占开荒,种上了粮食,林坤的二叔就占了一亩六。林坤深深知道,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在村民的眼里,土地就如同生命般宝贵,因此,新官上任以后,林坤开始无偿收回土地,第一个就找到了拿自己当亲儿子待的二叔。
“你小子要是敢动我的荒地,我就和你断绝关系。”一听当上支书的侄子要来无偿收回自己占的荒地,林坤的二叔放出了“狠话”。在林坤父亲的再三劝说下,二叔勉强答应,但是一年多没有和林坤说过话。村民对这位80后村支书十分服气,几个月里,林坤顺利收回了剩余土地。而这些收回的土地怎么用,他早有自己的打算。
后屯村紧邻济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原本应是一个发家致富的聚宝盆,却一直没有利用好,林坤收回土地后就开始招商引资上项目。
在村北头的一家农业企业里,村里的妇女们正在忙着采摘蘑菇。30岁的郁承盼告诉记者,自打这家企业来村里,自己就告别了只能在家看孩子的生活,到厂子里干活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以前去城里打工的也陆续回村里“找工作”了。
“让老百姓既做‘地主’又做主人,村民有了两方面收入,这不是小数,村集体也渐渐有了收入。”林坤告诉记者,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村里现在已经入驻了4个工业企业、1个农业企业,这些企业入驻村里,不仅解决用工上而且给村集体增加收入的同时,村民得到了实惠。
大众网记者在济宁市任城区后屯村进行走基层采访
摘贫帽、增收入
年轻干部绘蓝图 “你不知道俺村里的变化有多大,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道路、广场、路灯,俺书记把这环境弄的,俺村村民举双手赞成!”村民孟召英说,指着后屯村喜人的变化,开心的说。
街巷年久失修,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林坤想尽千方百计,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硬化全村大街小巷,安装路灯40盏,没让群众掏一分钱;群众吃水难、浇地难,他先后争取电网改造工程,全面改造村内照明线路,新打机井9眼,新铺电缆以及更换旧电缆3000余米,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灌溉难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中,他大刀阔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硬化、绿化等“五化”工程全面完工。村里有不少老人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书记执行的好。”
“党员干部心往一处使,什么困难都能解决,村班子有正气,老百姓的事就好办。”这是林坤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村里的环境好了,困难户的生活也渐渐有了变化。林坤告诉记者,日常的帮扶少不了,但是为他们要造血,动员有劳动能力的人靠双手吃饭。村里成立慈善工作站以后,不到半年募集超过50万。同时,林坤以自己的合作社与区、市扶贫办组建扶贫基地,为22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有能力的打工赚钱,没能力的保底分红1200。
“家里原来没有收入,孩子有病,光靠低保,现在老伴和我一年收入一万五千多,就在家门口干活,也不耽误照顾孩子,俺书记真是个‘好人’!”说起来现在的生活村民张友顺心满意足,他说,自己和老伴年龄一大干不动重活,儿子患病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更不可能出去打工,后来村里安排老伴干上了保洁员,自家院子里又建起了蘑菇棚,年年有了固定收入。2016年1月,后屯村作为典型,迎接了山东省扶贫现场会的召开。
采访中,林坤向记者开玩笑,干了8年的村支书,自己的买卖年年“赔本”,原本一年可以向各大企业送2000多万的货,现在还剩下几百万。然而林坤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赔本”。“干事业首先要付出,对于能多帮扶一户贫困户脱贫,能多带动一户村民致富,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林坤说。
现如今,林坤把自己城里的办公地点搬到了村里。也有不少客户说他干上了支书,架子大了,约好几次见面也见不着。其实不然,林坤告诉记者,自从这个“老大难”村“翻身”以后,服务老百姓的事多了,不得已,与客户“爽约”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可后屯村的村民却越来越踏实了。
如今,村里在林坤的带领下又注册了几家公司,包括物业、园林绿化、农业发展公司等,未来将以公司为载体,不仅局限工业园区,还可以走出村子,到外面发展物业、园林绿化,收入的每一分钱都归集体。曾经的“乱村”,如今已成了五年零上访,零刑事案件的和谐村,昔日的“空壳村”也变成了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的先进村。
“下一届换届时,如果村里继续相信我,我会继续干好,和父老乡亲一块把后屯建设好。”林坤说。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