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这一安排体现高质量发展指向。
报告还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等。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报告说,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6.5%左右的增速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宏观趋稳、微观向好。
专家指出,一方面,6.5%左右的经济增速与现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体一致,体现了不过分追求速度、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导向;另一方面,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6.5%左右的经济增速符合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物价、居民收入和环境改善等效益指标,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说。
赤字率降至2.6%,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赤字率从去年预算的3%降至2。6%,下降0。4个百分点。
赤字率回调的同时,今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进一步加大,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织牢民生保障网成为支出重点,释放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新信号。
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花”的钱超过“挣”的钱。国家,如同每个人的小家,借钱办点事很正常。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2。38万亿元财政赤字中,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尽管赤字规模与去年持平,但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赤字率自然而然下降了。
“随着经济企稳向好,我国财政增收有基础,调低赤字率,不仅是债务可持续的要求,更是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赤字率下降可为宏观调控创造更多政策空间。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赤字率降低释放进一步防控经济风险信号,同时赤字总规模并未减少,彰显积极财政政策更加聚力增效的新特点,更侧重在结构性方面发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于首位,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打赢这一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防控债务风险,必须进一步打开规范举债的“前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防控债务风险,更要严堵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省级政府对本辖区债务负总责,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继2017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首破20万亿元,2018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到约21万亿元。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进一步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
刘尚希说,当前即便财政日子好过了些,政府也要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据新华社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2018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