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65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多项大奖的机器人社团同学们在做社团招募和展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基础课程采用“导学互助”的自主、高效教学模式;拓展课程将多门知识相融合,探索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家校融通课程形成强劲的教育合力,共助学生成长成才……这些都是青岛65中的特色课程体系内容。在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下,65中教学质量成果显著,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获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导学互助”课堂教学成果卓越 记者了解到,青岛65中自2011年起开始推行“导学互助”课堂改革,借助导学案实现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依托小组合作实现捆绑评价、合作发展、互助提升,成效显著。如今,65中学生已形成上课前独立思考、学习;遇到问题,小组内再互助学习,研讨解决;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解决问题,找出共同的困惑;遇到重点难点问题再由教师点拨、学生探究共同解决的课堂学习模式。“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青岛65中教导主任赵伟说。
“导学互助”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变成了服务者。老师还要通过“个备”和“集备”相结合的备课模式,为学生设计出科学、高效的导学案,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六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导学互助”教学模式成果逐步显现,仅从去年中考来看,学校高中自招率、二中达线率、一批次高中达线率和普高达线率等数据继续稳居市北区、青岛市前列。
多彩社团课程凸显学生个性发展 “导学互助”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轻负高效的效果,也给了学生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目前,学校有情商提升课、VR技术、探索神奇动物的奥秘、海洋生物探秘、心理游戏、棒球等近20门选修课。合唱社团还曾连续三年受邀参加柯达伊合唱指挥大师班演出,并多次参加山东省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65中还积极开展STEAM课程,探索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育。“比如纸浮雕制作课程,将美术、建筑、立体几何空间、雕刻等多项知识都融合其中,是对学生设计能力、动手制作、艺术美感、立体空间感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培养。”学校美术老师丁金萍介绍。
“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65中校长高福生说。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颁奖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辩论比赛等学校活动,均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成长平台,学生在各大赛事上也是频频捧回大奖。仅去年一年,学校就获得过青岛市国际化·创新特色名校,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金牌学校,山东省中小学艺术节器乐展演二等奖,青岛市中小学艺术节器乐展演一等奖、合唱一等奖,青岛市校园青春健身操—初中组一等奖,市北区运动会团体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及奖项。
实践课程更好实现自我成长 除了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青岛65中还有种类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和家校融通课程,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学校不断发掘社会活动资源,着力开发“实景课堂”,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以志愿服务、职业体验、采访报道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育人课堂搬到了社会活动场所。
今年寒假,65中各班级陆续开展“行走的青春”学生实践课程,比如十公里拉练亲子健步行、无偿献血健康科普行、走访孤儿院爱心行等。七年级三班杨恺迪同学在坚持走完十公里拉练后表示,“期间有很多次想放弃的念头,但是凭借坚定的信念我还是努力坚持到了最后。这也让我明白了,任何目标的达成都是要付出努力的。”七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看望青岛孤儿院孩子们之后感慨良多。一名学生表示,“跟这些孤儿们相比,我们生活的太幸福了。以后我会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经过课外实践课程的锻炼,65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显著,在高中自主招生考试中,获得多所学校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同时,学校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办“浮山大讲堂”,多次邀请优秀家长代表到学校分享经历和事迹。比如华为终端总裁朱平先生曾到校进行“人生的黄金时期”主题演讲,将积极自信的信念传递给台下的师生、家长;并开展“家庭教育微课堂”,邀请心理专家通过微信与家长交流处理亲子关系的方式方法,解决家长教育困惑。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家校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更形成了强劲的教育合力,共助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学校全方位育人目标。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