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3月9日消息 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科的工作状况往往体现了一家医院的医疗水平。今年以来,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西院区大力发展急诊科,由本部急诊科主任担任学科负责人,选派本部骨干医师担任医疗组长,为周边居民提供急、危、重病人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创建“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室—病房、重症监护室”绿色生命通道急救模式。
张泉三主任查房
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人数增多 80岁的于大爷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病史,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四肢活动不灵,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一周前,于大爷出现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伴发热,精神状态差,进食困难,喂食时呛咳。3月6日下午,憋喘明显加重的于大爷被120急救车紧急送入西院区。
来院时,老人呼吸困难,动脉血氧饱和度仅80%,生命体征不稳定。经初步诊断,老人患有坠积性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医生对其立即给予吸痰、改善心功能等紧急救治,老人生命体征稳定后收治入院,目前病情稳定。
“以目前情况来看,老人由于反复呛咳,造成痰集聚越来越多,因此肺里像开了锅一样。我需要征求家属意见,尽早给老人插胃管,避免反复呛咳。”7日上午,本部集团急症科主任兼西院区急诊科学科负责人、首席专家张泉三在查房时耐心地对家属解释。
据张泉三介绍,西院区急诊科收治病人以多病共存的老年病人居多,因大多数患者病情较重,病因较复杂,因此急诊科承担的风险更大,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多病共存不能只关注一种病,因为一种病可能牵扯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变化,所以要将患者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
张泉三主任与医疗组长王滨共同讨论患者病情
常驻专家进驻 逐步提高医疗质量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慢病仍呈快速增长态势。急诊科主要收治基础性慢性疾病及多系统疾病患者,因此急诊就诊人次必将增加,给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因此急诊急救体系将承担重要任务。
据西院区急诊科医疗组长王滨介绍,这项规定实施以来,西院区急诊科除了专业技术水平向集团同质化标准逐步提升外,两院区之间已经实现资源共享。
“比如需要做核磁共振的病人,西院区通过绿色通道将其送往本部检查;还有一些痰和血液的检查也可以送到本部,西院区可实时调取检查结果。下一步,西院区危重疑难病例可邀请两个院区专家共同会诊,实现专家共享。”王滨表示。“另外,由于急诊科医生实行轮转制,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急诊科把握医疗质量难度较大,因此下一步我们将从基础开始严抓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病人多病情重 医护人员连轴转 西院区急诊科承担着市“120”急救任务,近期患者较多,以常年卧床的老年患者为主,医护人员因此十分忙碌。急诊科护士长李晓明称,目前住院的14位病人中,10人需要一级护理,3人病情危重,给予抗感染、吸痰、营养支持等治疗。基于目前的情况,急诊科许多医生、护士加班加点,主动牺牲休息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
通讯员 谢小真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