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魏海洋
学生需要不断学习,老师要想跟得上教育发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少不了培训。可半岛记者采访不少一线教师发现,他们总会陷入一个矛盾的怪圈:日常工作太忙不想培训,培训时课程无聊浪费时间,培训师资参差不齐学不到东西,课程固定个性化全无……一面是无奈,一面是憧憬。老师们主动想培训愿意提升自己的意愿很强烈。如何破解这种矛盾?青岛市教育局从今年4月份开始,将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全面开展教师个性化培训。为所有老师定制“课表”,让老师自主选课,能否为教师培训破局?教师培训又应该走向何处?
吐槽
想听的课少,不想听的总上
市区一所小学的张老师向记者吐槽:“无聊的培训还是有的,基本上听着听着就困了,睡倒一大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说起教师的培训,很多老师都有话说。市南区一所小学的信息老师告诉记者,忙的时候培训课程真的不愿意参加。“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课,教研、学生德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就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这位老师说,培训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按照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5年修够360学分,可手头工作堆积到一起忙不完时再遇到培训,从内心是拒绝的。
目前,青岛教师面临的培训一般是校级培训、区级培训到市级培训。有面向学科的,也有面向德育、师德等多方面的,教师培训可谓林林总总。这位信息老师说,有些培训内容过于大众化和简单化,适合初级教师,不适合骨干教师,培训不够“因材施教”。在市南区一位初中班主任看来,一些集中培训课程有些无聊,让老师们感觉很有负担。
“我工作已经三四年了,一直觉得培训对于提升教师非常重要,也有一个积极学习的愿望。但一些培训课程‘不敢恭维’。”这位初中班主任说,培训的师资参差不齐,花钱请来真正的教育大家确实让老师受益匪浅,可如果请来的人讲不好,不仅浪费了钱更浪费了老师的时间。她总结说,目前老师们参加培训的愿望都很强烈,但却总会遇到想听的课少,不想听的却“不招自来”。
剖析
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市区一所高中的教学主任告诉记者,老师们的培训需求是多样化的,“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培训太少了,而且很多不错的培训只是针对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一般的教师接触高质量培训的机会少。”这位主任吐槽说,大多数的教师培训都是讲台上专家讲,下面老师听,这种形式太过死板,她更希望有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培训,讲座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
现有的培训模式的症结到底在哪?记者采访青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剖析发现,青岛的教师培训体系也需要供给侧改革思维,需要探索培训模式的变革。据了解,现有培训模式,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培训项目,组织培训资源,确定参训人员,并组织实施,是自上而下要求教师参加培训,难以照顾到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往往针对性不强,教师参训动力不强,只是单纯要求教师学习的培训模式。
市教育局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从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入手,发挥教师需求和教师选择在教师培训供给方面的主导作用,并作为组织教师培训资源,构建培训工作机制的关键因素,实施教师个性化培训改革试点,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变革
引入大数据,课程要“定制”
“要知道老师们要什么,什么样的课程能引起老师兴趣。教师培训才能真正起到良好作用。”市南区一所初中的班主任说,精准定位教师的培训需求才能让教师培训不流于形式。4月9日,青岛市教育局在二中分校开展了教师个性化培训会议,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自2018年4月份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全面开展教师个性化培训。青岛市教育局将大数据引入,通过调研教师需求,汇总分析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和需求人数,为组织培训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提供依据。
据了解,去年青岛市教育局已经在25个学校单位进行了试点,找出教师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根据初步调研显示,教师对于教学技能、研究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等需求中,体现了分层、分科的要求。比如音乐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很难满足,但在全部试点学校(或者更大范围内)可以找到共同需要者,就可以组班开展个性化培训,有些校长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提出了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多数教师更需要分层、分科“理论+实地考察+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培训。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创新,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搭建起教师培训服务平台。老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课,可以计入学分。”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陈健说,目前平台已经吸引了国内74家优质教师培训机构参与,丰富和优化了个性化培训课程246门,满足了部分中小学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广大教师和培训机构的认可。而接下来的重点则是推出更多满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精品课程,供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选择,并不断调整优化。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