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打造改革新样本 提升城市生长力走出治理新路径

2018-04-12 16:31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4月12日消息  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聚焦“城市生长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基础设施承载力“赤字”较大 运用大数据整合治理解决

  市北区总面积6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作为青岛的中心城区、老城区,人口密度高、困难群体多,老企业搬迁、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赤字”较大,虽然近年来城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空间资源的硬约束日益趋紧,城区发展遇到了“天花板”问题,在城市治理上还存在手段不先进、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清晰、信息不统筹等突出问题,城市治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加快实现城区产业结构、环境面貌、民生品质的全面升级,是市北区面临的最紧迫课题。

  2016年下半年,市北区提出了“城市生长力”城市治理品牌,大力实施“经济实力、产业活力、城区魅力、社会合力、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运用,建设区、街、社区三级网格化信息系统和全区统一的信息数据中心,组建覆盖全域的网格员队伍,打造问题发现上报、立案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的闭环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数据的互通共享和综合应用。2017年,市北区打造完成城市治理综合调度指挥大厅和城市生长力体验馆,搭建了城市治理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决策服务的智慧化信息平台,建立畅通了城市治理社会参与、互动体验渠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 推进“城市生长力”建设

  城市的核心是 “人”,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需要富有温度的城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源,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市北区加强城市治理工作的理念,具体就是“互联互通互动、协调协作协同、共建共治共享”。 其中,互联、互通、互动是前提,通过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工程,推动政府工作实现职能融合、扁平管理、平台运行,城市运行各领域实现运行互联、信息互通、交流互动;协调、协作、协同是保障,设立区级综合工作推进机构,切实增强综合治理能力,推动城市治理理念转变、机制创新、要素协同,实现多元治理主体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协作同步;共建、共治、共享是目标,统筹党委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厘清“为谁治、谁来治、和谁治”三个层面的问题,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城市建设治理工作中来,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城市治理成为党委政府和市民共同的事业,实现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分享。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搭建城市治理新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为市北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按照中央精神,市北区着力搭建城市治理新架构,推动管理模式全面转型。做优指挥机关。区委区政府设立了城市治理工委和推进委,作为全区城市治理工作管理机构,按照职能相近、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的原则,将区城市治理中心、电政办、应急办等9个工作机构整合进委员会统一管理,科学统筹为4个工作部,并试行“业务主管制”;同时对与城市治理密切相关的公安110指挥中心、综治办、城管局、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等10个单位,实行在推进委指导下联合值班、问题联办,构建起职能多元的城市治理体系,成为全区城市治理的“指挥中枢”,解决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问题。做强各级力量。建立区、街道(部门)和社区三级管理平台,明确每级平台的职责分工,社区负责前端防控,街道重在综合管理,区级平台做好服务监管,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一般问题在街道、社区层面微循环处置、按时限解决,需要区级层面解决的,第一时间落实执法联动,集中力量调度解决,通过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解决处置繁琐、响应滞后的问题。做实基层支撑。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整合规范执法机构、推进执法重心下移、优化执法力量配置为主要内容,整合城管、文化、价格、服务业、房管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在街道设立综合执法办,全面推进做实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增强了基层政府治理能力,解决力量不足、抓手不硬问题。

  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手段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市北区实施“区域管理网格化、全区统筹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工程,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手段、科技的助力,实现人员、部门、系统、技术、平台、数据的深度协同,凝聚起加强城市治理的强大合力。其中,网格化和信息化是基础的路径和手段,精准化和精细化是目标和效果。

  据了解,创新改革一是区域管理网格化。在网格设置上,以社区为单位将全区划分 135 个社区网格、1064 个单元网格,将 124 个区域相对集中、面积较大的厂区、园区、校区等划分为拓展网格,通过科学划分网格,明确责任归属,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实施全覆盖管理,努力实现“责任不出格、管理无缝隙”。在力量配备上,按照“1+1+N”模式组建专职、专业、兼职网格员队伍。将所有体制内财政供养人员作为专业网格员下沉网格;发动社区老党员、楼组长、文明引导员、物业管理员、公用事业收费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充实兼职网格员队伍;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组建60人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加强信息兜底、监督检查,基本形成了“专兼结合、覆盖全面、监管高效”的专业化、社会化网格力量。目前,网格化平台日均上报案件约3000件,每周处置约20000件,绝大多数案件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在畅通信息渠道方面,建立“在市北”APP、“市北城市治理”微信公众号,畅通市民反映问题渠道,“在市北”APP用户量已突破65万,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十分高涨。

  二是全区统筹信息化。借助移动GIS、三维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全区人口、企业、建筑物、危险源、城市部件、监控摄像头等各类信息,建成4套基础数据库,9个专题数据库,包含地理信息、人口、法人、建筑、危险源等19类数据信息,基本完成全区6700个公共视频探头的升级整合,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各类资源“家底”。网格化系统与公安、人社、民政、卫计、残联、市场监督等13个部门20余个业务系统顺利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互通。通过搭建集经济运行、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应用平台,加快推进了公共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动态管理,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全面、系统的数据信息支持,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和协同性大大增强。

  三是公共服务精准化。利用区级信息数据中心、城市治理微信公众号、“在市北”APP等平台,拓宽了信息搜集渠道,民意民情直达直通,更加及时、全面、精准地了解到群众所想、所盼、所需,能够准确调整管理政策、资源配置和服务方向,通过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促进了政府的服务效益最大化提升。通过落实“地-楼-房-人”四位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以地查楼、以地查人、以楼查房、以楼查人、以房查人的连锁查询及反向查询,为政府决策、管理及规划提供数据层面的量化依据,既解决了很多像棚户区改造这样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难事,又做到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从群众急需的漏雨房屋维修、破损门窗更换等具体小事做起,想方设法加快解决配套学校建设、老旧楼院整治等群众关心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办成了很多社会关注、群众期待的“急事”“要事”,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数据建库,全面掌握人口信息,完成了52万余人口数据采集,实现对网格内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弱势群体、重点群体等人口信息的全面掌握,从而更多地站在“人”的立场想问题,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更好达到了“善治”目标。通过建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建档管理和服务。

  四是社会治理精细化。流程设计方面,形成了“四级闭环、五级管理”模式,“区-街-居-格”每个层级独立设计闭环流程,建立“采集上报、立案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的城市综合治理闭合工作流程和分类处置机制;按照“区级领导-区指挥中心-街道指挥中心-社区-网格员”五级调度指挥模式,将问题事件按照职责权限范围逐级上报研究处置,执法力量逐层重心下移进行属地化管理。问题发现方面,分为主动发现、被动发现双途径。“主动发现”是指网格巡治员每天对网格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通过手持移动终端上报指挥平台,并对处置情况进行核查反馈,形成完整工作流程。“被动发现”是指由市民、社会团体组织通过政务热线、110警务热线、网络舆情、“在市北”APP、微信公众号反映信息,以及通过其他职能部门系统推送信息。监督考核方面,研究出台综合性指导文件,对城市治理涉及的12大领域、99项具体工作规定了责任单位、处置标准和完成时限,把办理质效纳入量化考核,形成了治理合力,突破了过去“一个部门管不了”和“脏乱—整治”循环的城市治理怪圈。工作成效方面,市北区通过坚持徒步巡查、挂图作战,破解了诸多公共管理难题。在19大召开前夕,成功关闭海泊河、本溪路早市,彻底整治了营口路市场、南山市场等脏乱差难题,有效破解了马路市场“便民”与“扰民”的两难困境。

  树立品牌优势与居民共享成效

  市北区依托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利用智慧化、信息化平台,形成了真正智能化的指挥中心和决策参考体系。一是做实了“一口受理”。 将城管、安监、环保、司法等十多个部门各自设立的14个政务热线平台、6个网络平台,统筹整合为1个综合业务平台,打造发现问题、请求帮助、提出建议的唯一平台,做到对外一个声音、一个口径受理服务,实现了政府管理资源的聚合与共享,既方便了居民办事,又提升了工作效率、群众满意度。二是破除了“数据壁垒”。完成了13个单位132类1695项近3000万条基础数据的归集,实现了142个数据图层的可视化展示与查询,基础数据年更新量达9.7%,通过大数据挖掘及地理信息可视化,直观展现区域实时情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提前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加直观、高效、准确的参考依据。三是实现了“应急联动”。依靠大数据优势,遇突发紧急情况,指挥中心可完成周边应急资源的查询调集,通过融合通信系统可就近网格员手机摄像头,实现影音同期回传,弥补现场监控盲点,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和水平。

  市北区率先建立 “网格化大治理体系”,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互联社区”治理服务模式作为山东省唯一案例入选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016年初,北京大学(青岛) 城市治理研究院落户市北;2016年底,市北区主办了2016中国城市治理(青岛)创新年会;2017年,《经济日报》、《大众日报》、人民网、山东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刊发报道市北区加强城市治理的探索创新做法;2017年4月,市北区承办了国际城市管理青岛年会;2017年10月24日,市北区城市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获2017年度ESRI中国用户最佳应用奖;2017年11月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城市的温度与厚度——青岛市市北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创新》。

  下一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市北将进一步加大探索、建强平台、巩固成效,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生长力”标准体系,提升品牌效应、放大样本意义,努力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区、老城区城市治理创新的示范区、国家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加快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通讯员 冯浩  文 刘子琳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