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右二)在走访群众。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鲍福玉 刘玉凡
看守所是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场所,在高墙之内,胶州市看守所所长李军是一名威严的警察,他将看守所铸成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保证了看守所内“零事故”发生。在高墙之外,李军又是一位暖心的朋友,他十年如一日照顾残疾老人,成了老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从警十二年间,李军在自己的岗位上铸造了一块又一块不为人知的勋章。
从钢铁军人到警营精英 2006年,李军从军营转业到胶州市公安局北关派出所,当了一名普通民警。工作对象变了,面对的环境变了,以前的工作经验一点都用不上,怎么办?36岁的他自知已经不是最佳学习年龄了,但是他默默告诉自己:一切从头开始。
“当时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学不到的就自己钻研。”李军回忆,他白天出警,晚上研究,讨教、读书、看卷、梳理,他一有空闲就钻研业务,从案例中学技能,积点滴成链条,穿点成线,由线到面,一点点垒砌起专业技能。那段时间,他读书到深夜是家常便饭,研究到凌晨时常遇到,家人心疼又不好阻拦他的学习热情,只能开玩笑提醒:“你这是又要考大学吗?”
“我说现在的工作比考大学还重要,我干的是刑警,是关系国家安危、人民财产、人身安全的大事,甚至有些事生死攸关、人命关天,没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怎么办得好案子。”李军说道。从那以后,李军很快从一个新手成了经验丰富、办事干练的老警员,成了派出所里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2008年,李军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北关巡逻大队的大队长。正值奥运会安保期间,社会稳定是最大的需求。“当时大队里有一百多个毛头小伙子,其中独生子女居多,哪一个没个性?聚在一起怎么管是个问题。”李军介绍,他用驾轻就熟的军事化管理,将一百多个年轻人管理成了一群锐气十足的“小老虎”,在维护社会治安上成为公安系统内的一张名片。
把看守所打造成钢铁堡垒 在巡逻大队的岗位上,李军获得了不少荣誉,单单群众送来的锦旗就挂满了两面墙。可到了2013年,人们发现李军变成了一个沉默者,因为他的肩头有了更加沉重的担子,他这次的岗位调整是去看守所当所长。
记者了解到,看守所里最多的时候关押着800多个犯罪嫌疑人。“看守所里有的嫌疑人无颜面对家人,企图自行了断;还有的对社会怀有仇恨心理;甚至有些嫌疑人关在看守所里也想兴风作浪。”李军说道,“我这个所长责任很重,我得保证任何一个人不出事,任何违法事件不发生。”
面对这些人,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李军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一夜夜失眠,一天天加班,他需要一个个理清这些人的来龙去脉,他一个个看档案,理案情,摸思想,定方案,将看守所铸成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
2016年9月,刘某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羁押。入所以后在押人员情绪不稳定,不配合管理,并扬言出去以后要继续对对方进行报复。李军所长了解情况以后,亲临工作一线,与管教民警一起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经了解因为家里跟邻居之间长期存在矛盾,双方发生争吵,年轻气盛的刘某一时冲动持铁管将邻居打伤。成了在押犯后刘某更是恼羞成怒,跟邻居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李军立即赶赴办案单位了解情况。因双方邻里矛盾多年根深蒂固,调解存在很大的困难,李军所长先后走访村民、村干部,了解其社会关系,酷暑天气,多次登门对双方开展疏导工作。经过两个星期不间断的工作,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记者了解到,自从李军接手新工作后,看守所内“零事故”,这是对他工作的最高评价。胶州市劳模、最美胶州人、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一次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他从来都是缄口不言,只有一枚枚勋章暗暗记下了他这些年的默默付出。
2017年,“青岛最美警察”评选结果公布,胶州市看守所所长李军获评青岛首届最美警察。近日,记者在胶州市看守所采访时发现,李军把青岛最美警察的奖杯放在了办公室的书柜中,谈起这个奖项,李军的心情既兴奋又平静。“这个奖项是对我之前工作的肯定,荣誉属于我们看守所中每一位民警。”李军说道,“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我会把这个奖项化作今后工作的动力,把看守所的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注意到,在李军的书柜中,还有很多奖项和勋章,但他一直把这些奖励默默收藏,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李军坦言,每一次立功受勋的背后都是辛苦付出,有时还会伴随着危险,这些,他不想让家人知道太多,从而增加他们的担心。李军说,自己最愧疚的是离父母远,工作的特殊性又不能常陪伴父母。“最亏欠的还是家人,自从干了看守所所长,我没有休一个年假,老娘都七十多岁了。”说到这里,李军这个汉子眼圈就红。
在一次次电话中,老母亲总问他怎么样,李军常常对母亲说:“我好着呢!”母亲问:“怎么瘦了?”他撒谎说:“儿减肥呢!”其实,那时候,他刚刚熬过几个通宵,刚刚送走一批重要的嫌疑人,这些他都默默埋在了心底。
一次走访,一生结缘 记者了解到,工作之外李军扶危济困,尽显铁骨柔情。2017年3月27日,胶州市民张秀霞拿着一封感谢信和锦旗来找胶州市公安局领导。信是张秀霞的叔叔张世明老人临终前委托侄女张秀霞写的。信虽然不长,但字里行间感情真挚,表达了一位老人对看守所所长李军的感激和感谢。
2008年初,当时在胶州市公安局北关派出所任指导员的李军到辖区张王庄村张世明家中走访。一进屋,李军便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刺痛了:双手残疾的老人,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屋里脏乱得一团糟……李军坐下来向张世明老人说明来意,与他拉起了家常。原来,张世明在16岁那年,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导致双手严重变形,逐渐地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失去了经济来源,疾病加上贫困还导致张世明年轻时没能娶上媳妇。多年来,老人在其哥哥、侄女和村委以及邻居的照顾下勉强能够度日。从那天开始,李军便把张世明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悉心照顾起来。这一照顾就是十个年头,直至老人今年离世。“老人走得很安详,临走前还经常对我说起,认识李军是他下半辈子的缘分和福气……”提起李军来,老人的哥哥张世忠感触颇深。
从2008年初那次走访结缘开始,李军都会每周两次来看望张世明老人。头发长了,他会找来理发师;衣服脏了,他帮着洗;屋子乱了,他来打扫……总之,老人缺什么,需要什么,无论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细心的李军都会想得到。2010年11月份的一天上午,李军来到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倒在屋里,而锅里的火已经着了出来,把屋里的柴草引燃了,李军立即把火扑灭,并把张世明老人扶到院子里弄醒。左右邻居闻讯赶来知道事情真相后,都说李军救了老人一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十年来,李军从指导员到所长,从北关到杜村,无论职务工作单位怎样变换,但他对老人的照顾始终没有停下;十年来,500多次的探望和照顾,使他俨然成了老人的“儿子”,成为了老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回忆起近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张世明老人感激不已:“李军对我比亲人还要好,他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让我坚强地活了下来,他就是我最亲的亲人!”
一人义举带动全村伸援手 “有事就给李军打电话。”这是张世明老人经常对哥哥、侄女和街坊邻居说的一句话。这是信任,更是依托。的确,当邻居听到从张世明老人屋里传出笑声时,就知道热心的“李警官”又来了,他们纷纷来到老人家,对李军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是张世明的亲人!
时间长了,李军几乎和村里村民都成了朋友,村里有什么邻里纠纷、鸡毛蒜皮的事,都愿意找到李军说道说道,让他给评评理,断个明白。谁家要办个户口、身份证什么的,也都愿意找李军跑个腿。用群众的话说:李军是个大好人,他断事公平公正,他说的话我们都相信,他办的事我们都放心,他就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对此,李军乐此不彼,对群众的事情全心全意办好。用他的话说:“群众找你办事,是因为信任你,能为群众办事,我一百个乐意。”
十年里,李军在老人身上做了许多平凡的小事,感动着周边的每一个人。在李军的感召下,村民也纷纷向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送荷包蛋,有的给被褥,有的掏现金……村上的理发师姜姑娘,更是主动为老人洗头理发,李军要给她钱,被她拒绝了。姜姑娘说:“你几年如一日地做好事,我做这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张世明老人安详地走了,但故事并没有结束,李军表示一定会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