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戒毒局印发《关于健全“国学·齐鲁文化入心工程”长效机制的意见》,从环境创设、模式构建、品牌创建、发展融合、队伍培育、量化评价等方面深入挖掘“国学·齐鲁文化入心工程”价值内涵,形成文化戒毒工作长效机制,健全科学、系统、完备的文化戒毒实施和评价体系,发挥文化戒毒的治本功能,推动我省文化戒毒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健全文化戒毒环境创设机制。按照“地域特色、品牌构建、审美标准”三位一体原则,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场所环境和人文景观,探索文化戒毒功能布局;进一步修、改、建孔子学堂、文化戒毒成果展室等各类文化场所,配置、引进现代化、智能化的文化设备,将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数字文化共享资源逐步引入戒毒场所,开辟文化戒毒新渠道。
健全文化戒毒工作运行机制。完善脱毒治疗、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回归指导“四区”文化戒毒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性、国际性、纪念性和传统性节日等时间节点文化戒治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戒毒文化节,形成文化戒毒常态。对应“四区”,规范文化认知正心、文化认同润心、文化自信涤心、文化笃行入心四大流程,重塑戒毒人员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优化文化戒毒手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课堂文化、同伴文化、个案文化、团体文化,帮助戒毒人员健全人格、矫正行为、祛除心瘾。
健全文化戒毒品牌创建机制。做强“一所一品”文化品牌。实施“书香戒毒所”行动计划,推广“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延伸一所一品、一队一品、一室一品文化链条。做精“孔子学堂”文化品牌。建立文化戒毒智库,举办文化戒毒论坛和孔子学堂公开课,组织警察教育讲坛和戒毒人员互助讲堂,使孔子学堂成为戒毒人员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园。做实“法治育人”文化品牌。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山东省法治宣传月,开展戒毒人员法律学堂、法治沙龙等活动,定期邀请专业律师、法律工作者开展“一对一”法律帮扶,让法治文化成为文化戒毒提质增效的驱动力。做优“沂蒙精神”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山东红色革命文化,开展以“学先烈、找差距、促戒治”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开展以“中国梦、戒治情、感恩心”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爱国爱党、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和人文氛围。做大“非遗传承”文化品牌。推进山东快书、山东快板等表演艺术类和烙画、陶艺、刻瓷等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戒毒场所,加强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学习,增强戒毒人员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健全文化戒毒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社会支持资源库”。整合禁毒戒毒志愿者组织,构建“场所主导、社会参与、家庭介入、媒体推动”的文化戒毒工作格局,推行技能培训与出所就业相结合的“定向培养”和“订单式培训”,打造以社会支持为重点的帮教文化。组建“亲情帮戒助力团”。持续开办亲属学校、家属帮戒训练营,以场所开放日、戒毒人员亲属微信群、QQ群为载体,打造以亲情支持为重点的帮戒文化。扩大“后续帮扶支持网”。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后续照管中,定期跟踪回访解除戒毒人员,提供文化教育、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帮助,打造以综合支持为重点的后续帮扶文化。
健全文化戒毒队伍培育机制。进一步总结、提炼与戒毒工作目标、愿景、使命一致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规范以所标、所徽为主的视觉形象识别符号,进一步完善所歌、所训、所风,创新优化戒毒文化期刊,营造浓厚的文化戒治氛围。重点培育国学经典讲师、常规教育讲师、心理咨询师、戒毒教育导师四支教育队伍,举办教学精品课比赛,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巡讲,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常态化开展禁毒戒毒宣讲,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增强农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健全文化戒毒量化评价机制。加强同社会科研机构、专业科技公司的合作,深入探索文化戒毒在戒除毒瘾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可操作、可证明、可复制的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文化戒毒成果展评活动,全方位展示“国学·齐鲁文化入心工程”实施历程和特色品牌文化成果。开展文化戒毒品牌示范所、示范大队创建活动,培育3—5个所级文化戒毒优势项目和1—2个大队特色文化戒毒创意项目,宣传推广文化戒毒工作的新特色、新成果。
记者 赵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