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电影节昨聚焦巴俄塔乌四国作品 大开眼界

2018-06-16 08:3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乌兹别克斯坦的姐妹花,姐姐(左)是电影《梅罗兹》中国协拍方代表,妹妹(右)则是该电影的女演员。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肖玲玲 孙丰欣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孟达 报道

  半岛都市报6月15日讯 6月15日,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先后聚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4国的电影,各个国家风格不同、内容各异的电影让人大开眼界。在聚焦乌兹别克斯坦电影单元上,一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姐妹花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她们长相漂亮,还因为她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为中乌首部合拍电影《梅罗兹》摇旗呐喊。

  姐妹花中,姐姐古巴霍尔·扎吉米尔扎耶娃是《梅罗兹》中国协拍方代表,妹妹古丽努尔·阿卜杜拉耶娃则是该电影的女演员。古巴霍尔率先发言,上来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想感谢一下这次活动的主办方,非常感谢你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机会,通过这样的电影节让我们国家也能有机会展示我们的电影,展示我们国家的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强项。”这让在场的记者惊讶之后热情鼓掌。

  妹妹古丽努尔讲话中也开始用中文跟大家问好,“大家好。我中文比我姐姐差,所以我说俄语,请翻译帮我一下。”

  姐姐古巴霍尔说,她中文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在中国待了很多年,她17岁就作为交换生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之后因为学习成绩好加上机缘巧合进入华南农业大学上了4年的本科,后来还嫁给了中国人,目前定居广州。“由于我到中国来,我家里的几个兄妹都被我感染了,觉得中国是很特别的国度,想到中国看看,也就开始慢慢学习中文。”

  谈到电影,两姐妹也是不遗余力介绍。据了解,电影《梅罗兹》讲述了少林弟子希琳的故事,希琳将自己的知识与孔子学说相结合,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终在中国取得了一番成就。本片的取景地包括故宫、少林寺、长城等很多中国场景,也有乌兹别克斯坦的场景。

  古巴霍尔介绍,“梅罗兹”是继承人的意思,她认为电影中所讲的继承人,还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传统文化的传承。“我觉得我们跟中国有很多相同点,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我也相信中国观众喜欢我们的这部作品。”

  妹妹古丽努尔说,“我觉得中乌两国有很多的共性,比如两国人民都很友好,拍摄中碰到的困难都得到了两国人民热情友好的帮助,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拍电影,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次跟中国合拍电影。“应该说我们在拍摄中投入了全身心的努力,我也相信影片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她说,在拍摄过程中,中国人民给予了他们很多经验和帮助,她也希望跟包括中国在内的上合国家深入合作,想借此机会诚挚邀请中国朋友来到乌兹别克斯坦,让中国朋友在乌兹别克斯坦也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聚焦电影,走“进”四国

  ■俄罗斯

  不同文化中寻找根源共鸣


  在聚焦俄罗斯电影单元,我们了解到一个电影大国的创造力。2017年,俄罗斯观影人次位居欧洲市场第一位。俄罗斯电影发行市场2017年的票房收入总额位居世界第10位,欧洲第4位。

  在媒体采访环节,俄罗斯电影《守夜人》颇受关注。电影讲述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信使,在送信的途中进入地下世界,这里充斥着吸血鬼、巫师和狼人,以及专门的秘密守护机构,负责保护人类不受非人类的威胁。电影中呈现出的世界光怪陆离,在回答吸血鬼等形象在中国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时,主创回答,电影在创作的一开始也考虑过是否能让东西方文化都能接受。他说吸血鬼等在西方也是神话传说的一种形式,跟中国的神话传说一样,从根本的追求上表达的人类诉求是一样的,应该具有文化共性,能够产生共鸣。

  电影《活鲤鱼》也是意外之喜,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选择的故事。主创认为,电影名字及情节的不确定性理解也是电影本身魅力之所在。

  ■乌兹别克斯坦

  政府扶持下的电影发展之路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电影于1924年出现,在1925年开始发行了一系列纪录片和故事片。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危机席卷整个市场,乌兹别克斯坦的电影发展进程艰难。自1996年以来,国家预算每年都会拨款用于发展本国的电影业。每年拨款资助创作12部大型故事片,制作20部纪录片和科普片、10部动画片。在过去的十年里,电影网络及电影院得到了恢复,逐渐恢复电影放映来推动“商业”电影发展。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制作电影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其中许多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门影片,吸引了上世纪90年代初流失的乌兹别克斯坦观众。乌兹别克斯坦观众的回归是乌兹别克斯坦电影业复兴征兆和表现。同时,商业电影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美学问题。

  除了上文提到的《梅罗兹》之外,该国也涌现出一批好电影,例如《路在天堂下》等,该片呈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风俗,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背叛的精彩故事。

  ■巴基斯坦

  “新电影运动”刺激新作品


  巴基斯坦电影在巴基斯坦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巴基斯坦电影在多年的衰落后再次繁荣。自1948年以来,巴基斯坦电影行业已制作超过一万部故事片,也制作了其他地区语言的电影。迄今为止,巴基斯坦电影行业已制作8000多部旁遮普语电影,6000多部普什图语和2000多部信德语电影。

  上世纪60年代常被认为是巴基斯坦电影行业的黄金时代。这段时间内涌现出了许多明星,成为银幕上的传奇人物。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2000年,巴基斯坦的电影行业呈衰落态势。

  到2003年,卡拉奇的年轻电影制片人开始试验电影。2009年推出了Geo电影和“巴基斯坦新电影运动”,约有1400名成员参与,刺激了新的电影作品。然而,真正拯救这个行业的还是肖埃布·曼苏尔的《Bol》,这部影片打破了巴基斯坦的票房纪录。肖埃布·曼苏尔的这部电影似乎已经正式“复兴”了巴基斯坦的电影行业。

  ■塔吉克斯坦

  梦的坚持打开神奇电影国度


  在聚焦塔吉克斯坦电影单元,电影《无影之镜》颇受关注。影片中,导演诺西尔·赛义多夫试图讲述一个多线故事。影片中,安瓦尔是一位单亲爸爸,为扶养儿子沙哈泽德,他可以倾其所有。若米斯居住在杜尚别,生活十分艰苦,但他是个非常容易相处的人。若米斯发现自己患有心脏病,仅剩下几个月生命。在命运的驱使下,若米斯杀死沙哈泽德。儿子死后,安瓦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生总是会充满不可思议。安瓦尔很快发现沙哈泽德的心脏被移植给了若米斯,他让自己相信他的儿子的一部分还活着,并且相信儿子可以通过若米斯继续活在世上。若米斯开始不由自主地亲近安瓦尔,不知道是因为心脏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从小是个孤儿,从未感受过父爱。他逃过了死亡,但是他逃不过因为过去所作所为产生的负罪感。

  据该电影主创介绍,该片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创作的,展现的是该国电影人的追求和坚持。另外,电影《白日梦想家萨法尔》和电影《猿猴之梦》也同样有着神奇的故事情节。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相约上合 风从海上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