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客户端记者 王媛
7月20日,由海关总署主办,青岛海关承办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海关总署主题日主场活动在山东青岛顺利举行。活动现场,海关总署发布了《2017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青岛成“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 此次“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的主场定在青岛,20日的活动现场,形式多样的展板和宣传册展示了海关对进口食品、口岸食品进行安全治理的制度设计,以及进口食品检出不合格案例,以及口岸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
来自食品安全领域资深专家以及青岛海关监管人员向居民、消费者展示了进口食品的橄榄油真假鉴别、葡萄酒溯源、奶粉标签识别等技术,讲解了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来自山东各地的20多家有影响力食品进口商,向社区居民展示了安全、健康、优质的进口食品。
作为主题日活动主办地,青岛口岸是全国排名前列的进口食品农产品口岸之一。近年来,青岛海关严格执行海关总署构建的“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三个环节进口食品全过程治理体系,全力以赴保障进口食品安全。2017年进口食品农产品140.8亿美元,同比增长4.3%,占全国食品农产品进口总量的11.3%。另外在刚刚过去的6月,上合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峰会期间,青岛海关与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齐心协力,规范操作,严格把关,为11个国家代表团的专机和公务机提供了安全卫生的航空配餐,保障了所有出入境旅客的饮食卫生安全。
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在青揭晓 《2017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显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进口食品需求逐年增加。2017年,我国共进口食品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0%,近5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5.7%。2017年,食用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产品进口量分别达941.9万吨、132.4万吨、427.4万吨、408.9万吨,进口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保障我国消费者安全的大事。
2017年,我国从187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142.9万批、5348.1万吨、582.8亿美,同比分别增长7.9%、36.5%和25.0%。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新西兰、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和越南;肉类、油脂及油料类、乳制品类、水产及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糕点饼干类等为主要进口食品种类。
2017年,海关总署进一步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进口食品监管,大力落实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有效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全年没有发生重大进口食品安全问题。2017年共从94个国家(地区)检出不符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未准入境食品 6631批、4.9万吨、6953.7万美元。其中,主要是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品质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等。
注:食品包括肉类及制品(含脏器)、水生动植物产品、乳及乳制品、蛋类及产品、蜂产品、肠衣、食用油、大米、花生、蔬菜及产品、中药材、罐头、食用蛋白及制品、面粉及粮食制品、杂粮、油籽油料类、干坚果、籽仁类、茶叶、咖啡可可原料、饮料、酒类、糖类、蜜饯类、调味品、糕点、特殊膳食用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等,但不包括作为食品原料的大豆、小麦等和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等农产品。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