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王媛
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办结,推行“53证合一”,全部办事项目实现“最多跑一次”,让影响城市形象的消费侵权违法主体付出沉重代价……日前,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从商事改革、做好服务、竞争环境、消费维权四大方面给2018年下半年市场工作划出了重点,目标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服务一流的发展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及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商事改革
迈向“53证合一” 下半年,商事制度改革仍然是重点。将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在全市各级工商登记窗口全面推广“独任审核制”,实行“容缺受理制”,确保个体工商户登记“立等可取”,企业登记材料齐全“即来即办”。要在市编办的协调指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具体措施,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办结。
下半年,全市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市工商局表示,认真总结“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尽快在全市推开,通过“照后减证”,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实现“减证便民”。同时,要通过“多证合一”等方式优化服务,推行第三轮改革,再整合一批涉企证照,向“53证合一”的目标迈进。
下半年,青岛市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根据市工商局制定的目标,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将实现年底前新开办企业全程电子化占比突破80%。同时,发挥好全省首个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城市的作用,大力推进电子执照应用。
年底前,全部办事项目纳入“最多跑一次”范畴,提高登记注册即办率。深化“政银合作”,利用银行网点延伸工商登记业务,实现营业执照“随时办、就近办、马上办”。
■做好服务
开通民企诉求热线 市工商局提出,学习苏浙粤三省服务企业的好作风,树立起有求必应、快捷精准、无需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推动市场主体扩量提质。落实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20条意见”和实施细则,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发挥效应。要加快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
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开通“民企青岛”服务平台和民企诉求服务热线,随时受理民营企业诉求,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中民投”在青岛的发展,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行动,争取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建成商标品牌云基地,发挥知名品牌带动作用,年底前商标总量要增长15%以上,保持马德里商标总量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商标,打造精准脱贫“金钥匙”。
■竞争环境
“双随机”检查全覆盖 年底前实现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抽查对象按信用分类抽取,对检查结果好、信用等级高的市场主体,适当减少抽查比例和抽查频率。要积极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实现从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
加速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信息披露、自我声明和信用承诺,实现“阳光监管”。要全面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所有涉企信息都要归集到企业名下,让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要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构建完善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各项惩戒措施落地。
在监管执法层面,严厉打击混淆仿冒、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查各类扰乱市场秩序、抹黑城市形象的行为,会同交通委严厉惩治出租车为饭店拉客提成问题。要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开展商标侵权“溯源”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违法行为。狠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专项执法打假,集中查处曝光一批大案要案。
■消费维权
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全力保障消费市场秩序,应对“后峰会时期”和旅游旺季叠加的市场形势,狠抓“三点一带、一区多街”等重点区域,对影响城市形象、扰乱消费秩序的行为,依法严处、实名曝光,让违法主体付出沉重代价。
坚持首接负责、先行赔付、部门联动、现场处置等制度。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规范预付卡、老年保健品、会销等商品销售和经营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等建立先行赔偿制度,监督经营者全面落实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工作。
实施消费投诉公示制度,推进消费环境社会共治。支持消保委组织加大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力度,继续开展公益诉讼、比较试验、体验式调查等工作,探索与市中院建立维权合作机制,拓宽纠纷处理渠道,努力化解消费纠纷。要编制完成“消费领域投诉案例精选”,指导基层提高维权水平,推动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提升农贸市场消费环境,开展建设美丽农贸市场三年行动和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推动全市农贸市场品质有效提升。有效治理农贸市场缺斤短两、欺客宰客等消费顽疾。开展《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建立科学、长远的农贸市场建设发展规划,实现全市农贸市场合理布局。
■链接 放弃午休两小时 给40多市民办业务 □半岛记者 尹彦鑫 通讯员栾心龙
记者从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自8月1日起,青岛市16个交警大队的70处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均已取消中午休息时间,周六、周日也照常办公。新政实施后效果如何?办事群众是否切实感受到了便利?记者2日来到市北交警大队探访,这一便民措施让不少市民体验了意外之喜。
上午11点30分,按照之前的工作时间安排,已到午饭时间,但是在交通违法处理大厅内仍有不少等待办理业务的群众,处理窗口也是正常开放。“大家轮流上岗轮流吃饭,确保在中午时段有专人在岗,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市北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肖刚表示,原来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的工作模式是根据平均业务量情况,每天限额发号,中午下班以后便不再放号,直到下午1点,“但如果有已经抽号排队尚未办理业务的群众,我们也会延时办理。”而如今是每天早上8:30开始放号,全天不限额,一直到下午下班。
“太方便了,简直是一个惊喜。”中午12点10分左右,前来处理违法的王译晨顺利抽了号,“我本来是打算先过来排队等待抽号,等到下午上班再办业务,为此还特意请了假。”王译晨说,交警的这项便民措施在炎炎夏日给自己送来了清凉。
据介绍,新政实施两天来,市北交警大队每天的交通违法处理业务量增加了100余起,“有人可能会趁中午有时间,一下子处理累积的好几起违法信息,中午两个小时大概有40多名市民过来办理了业务。”市北交警大队秩序科副科长邱洁告诉记者,在群众等待办理业务期间,民警还主动为大家介绍“交管12123”APP的使用方法,“如果是罚款金额在200元(含)以下的交通违法行为,直接在移动端就可以处理,真正实现‘零跑腿’。”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