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委认真学习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代时尚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志愿服务工作是城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无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是服务保障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工作都占据了重要内容。可以说,一个城市有什么样的志愿者力量,这个城市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形象和文明水平。志愿服务工作越发达,城市文明程度就越高。市南区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一是大力提升志愿者文明素养。2018年初制定下发了《时尚市南 礼遇世界居民文明素养提升实施方案》,并配发了20万份倡议书和文明礼仪专刊;成立城市运行志愿宣讲团,峰会以来,开展“礼在市南”专题巡讲巡演1000余场,号召大家当好知礼向善主人翁;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理念,通过培训、观摩、演习等方式,共动员近10万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上合峰会志愿服务工作中,将志愿服务延伸到各街道楼院、广场景区、驻区单位等。二是大力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市南区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典型发掘激励制度。杨晓玲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帮到家”巾帼服务队获得全国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八大关社区获得全国志愿服务最美社区等。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队长宋乐玉、“问不倒”的韩玉清等成为“青岛大妈”的代言人。三是大力营造喜迎宾朋的浓厚氛围。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市南区近十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其中2000名城市运行志愿者就累计上岗36万小时,他们秉承着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以真诚热情的服务态度,圆满完成了峰会志愿服务保障任务,营造了崇德尚礼、喜迎宾朋的浓厚氛围,以您好和微笑赢得世界赞誉。
志愿服务工作是城区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也要求志愿服务不断去适应居民新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南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志愿服务发展理念,一是优化志愿服务力量,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推出精细化、专业化、团队化分站式志愿服务大集,有力改变了过去志愿服务工作单打独斗、零星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效整合了各类志愿服务资源,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面对面、零距离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活力。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组建社区微信志愿服务联盟,实现10个街道50个社区志愿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居民有需求有诉求都可以微信沟通,每年提报各类志愿服务需求近万条。市南区居民纷纷点赞,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在线预约办事、在线需求定制等个性化服务,使志愿服务工作由“个别送餐”变为“按需点餐”。三是响应“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号召,由文化志愿者组建的“文艺轻骑兵·春风送暖”活动走进街道社区、学校广场等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满足了基层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志愿服务遍地开花,让生活在市南的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个性服务,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参与到城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市南区八大湖居民陈祖骥如此说。
志愿服务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而志愿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让更多民众从志愿服务中受益,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市南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一是在机关、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组建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医疗、应急、助老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将每名志愿者均纳入网格化进行管理,形成横到底纵到边的无缝隙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二是培育扶持志愿服务组织,推出“火种计划”,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发展,引导志愿者参与提供社会服务,并尝试引入社会力量支持志愿服务工作,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让彼此成为参与辖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三是建立志愿者长效管理机制,总结峰会经验,制定志愿者招募、培训、上岗等制度,形成规范化流程,并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目前,市南区共有各类志愿者8.8万人,占城区人口15%,主要涵盖养老助残、公益助学、文明出行、平安守护等10多类,涌现出天使温情敬老团、晓慧馨语、金门路街道4S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队,广大志愿者活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进一步优化了城区治安环境,提升了市南百姓安全感和满意度,成为平安市南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青岛网络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