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于无形,卡壳在哪里

2018-08-09 16:0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本报接到的群众反映的线索中,“认证”是一个普遍问题:这种制度设计有其必要性、合理性,而且经过各方努力,认证的流程不断优化,方式日渐灵活,但群众还是感觉挺费事、不方便。

  其中的症结在哪里?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为了领退休金,每年还得到学校去认证一次,证明我还活着。”7月27日,淄博市临淄区80岁的退休女教师韩老师告诉记者。上了岁数,韩老师觉得出门越来越难。加上腿受过伤,外出行动更是不便。

  今年认证时,恰逢酷暑天,老人就让孩子拍了张看报纸的照片发给学校的负责人,算是完成了认证。要是放在以前,每年7月份左右,她都要到原来工作的小学签字确认,坐公交车去学校,往返将近一个半小时。

  韩老师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年纪大了,不愿意谈论生死的话题。

  事实上,生活中需要“认证”的还有很多,比如公交老年卡的年审,就需要老人每年在7月份最热的时候带着证件亲自去认证。加上老人容易忘事,证件经常带不齐,一次办不好,就得跑好几次。

  必须承认,近些年认证方式已经相当灵活。当地人社局机关保险事业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我区按照上级要求,基本上都在六七月份开展此项认证工作,主要是依托单位开展。现在认证方式已经非常灵活,可以代签、拍照、视频等。”

  记者电话联系了韩老师所在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证实,现在方式非常灵活,可以代签,他今年就代签了不少。

  记者采访发现,作为一种制度设计,认证有其存在的原因。比如防止冒领,比如在编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工资调资比较频繁等,人社部门及发生变动的老师所在单位有告知的义务。

  针对这一问题,不少群众的疑问是:现在技术手段发达,各个部门的数据如果共享了,证明我还活着,不就很容易了吗。

  对此,上述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公安户籍注销的信息会存在滞后的情况,但这是获取退休金领取人员生活状况信息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而且,人社部门已经开始想办法,比如和殡仪馆联系,希望定期得到人员去世信息等。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寓认证于无形,这是群众的期盼,需要更多数据的协同联通。

  针对全面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7月5日,人社部全面叫停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据了解,临淄区也立即发出通知,要求未完成认证的停止认证。7月25日,我省全面完成取消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但如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具体办法尚待出台。

  ■编后语 

  破解认证难题 需要现代思维

  认证,是一个很典型的难题:制度上必需,流程优化释放的便利几乎最大化,但老百姓还是不方便,还是不满意。这类问题怎么办?

  之所以说必需,是出于保证公平、维护秩序、保障安全等需要,比如防止冒领、防止套用,等。这些问题上推进便民化,近年来动脑筋最多、出成效最快的办法,是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比如采取拍照、视频等途径,一定限度上实现了便民,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对此,南京市的做法给人启迪。该市用大数据对比替代面对面认证,让近百万退休人员不再为认证跑腿。现阶段破解认证这一类难题,更需要现代思维。改变信息在各部门分头“沉睡”的局面,让数据互通共享,才能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山东 一次办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