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徐杰
7月23日,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启动“2018广场经典诵读”大型公益活动,与市民再次相约广场、捧读经典。连日来,报名的市民络绎不绝,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衷,映衬出了岛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8月10日,首场诵读活动在“国学剧场”——李沧区和而剧场举行,几十组选手依次登台。当天的参赛节目中,既有古琴演奏《梅花三弄》、身着水袖汉服的《采薇舞》,又有琴歌《关山月》、歌伴舞《游子吟》……一个个经典作品经过演绎,让现场观众重温国风诗韵,感受到与当下流行结合的国学经典。
10日一大早,在首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现场——和而剧场已经热闹了起来,参加活动的选手和市民络绎不绝赶来,开始了诵读和演绎经典前的准备工作。为了方便选手们演绎古风雅韵,现场专门辟出了换衣区,不一会的工夫,选手们就换上了汉学服、舞蹈水袖服、民国学生装等风格多样的表演服装。记者发现,现场还摆放着多台古琴,琴台上一株小绿植更是增添了古典意味。
记者发现,在首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中,古风雅韵与现代流行有了完美的结合,大部分的诵读节目都用艺术形式进行了演绎。比如,市南区老年大学诵读班的郑杰和他的同学们,一边走秀一边诵读《我在青岛等你》,感情丰富浓郁;而15名幼小衔接班的小朋友,身穿汉学服、戴着汉学帽手拉手走上舞台吟唱《关山月》,给他们伴奏的是古琴,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吟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让大家沉浸在了孩子们的表演中。
在当天的诵读活动中,共有30多个精彩的节目上演,当阳光照射过舞台上方的玻璃,斑驳的阳光也成了此次国学经典演绎的陪衬。下半场登台的节目中,既有傣族舞《月亮》、武术表演,又有歌伴舞《游子吟》、快板表演,选手们都找到了经典与流行结合的方式,给现场观众送出了一场当下流行与经典完美结合的国学盛宴。
四年来,广场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本报与市民的一份美好约定,大家共聚广场、捧读经典的画面,是每年夏天岛城一道特别的文化风景线,并逐渐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有声名片。今年落地青岛的广场经典诵读活动,由本报联合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合作主办,快乐沙公益组织承办。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发起人赵炳启介绍,近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把国学文化传播到学校、社区和企业,每年都会举办几十场国学传播活动,受益人群达到数万人,也带动了更多的人爱上国学、感悟国学、传播国学。
谈及对首场诵读活动的评价,评委和融称精彩的程度让她有些意外。和融是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的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慧源国学公益讲堂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首场诵读活动国学氛围浓郁,选手们都精心进行了准备,参赛的节目水准也很高,特别是选手们在服装、表演形式上与国学古典的结合也非常到位。根据今年广场经典诵读的活动计划,在本场活动结束后,评审团将根据成绩评选出入围决赛的部分选手,并对各组选手进行相应的指导,本月末计划进行第二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更多的精彩和感动将呈现到你的面前。
在低吟浅唱中感受经典文化带来的美好、温暖和感动,一起重温那些动人的文字,2018广场经典诵读,期盼每一个热爱国学、愿意分享的你。市民可拨打本报热线80889319参与,还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正能量”,回复“诵读”,在“探寻你心中深藏的经典”互动页面完成趣味测试后,即可进入2018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报名通道。除了录下自己的朗诵作品上传参加外,市民还可以通过H5页面的网页链接或二维码测试与自己气质最相契合的经典作品。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