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一带一路”五周年)“百年口岸”新疆霍尔果斯:跨境自贸区初具雏形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17日电 题:“百年口岸”新疆霍尔果斯:跨境自贸区初具雏形
中新社记者 孙亭文
每天清晨,中国人黄志鸣和哈萨克斯坦人阿里克从不同的通道,汇集到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简称“中哈合作中心”)里,开始他们忙碌的贸易交易,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让这里再现丝路繁华。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中哈合作中心中方区累计出入区1879万人次,哈方区累计入区355万人次。
霍尔果斯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国最西端,与哈萨克斯坦接壤。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公元1881年正式通关,通关史137年。于2012年正式封关运营的中哈合作中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共同设立,总面积5.28平方公里。
中哈合作中心内免税商店集聚,已达75家,年销售额突破11亿元人民币,逐步发展成中国大型免税购物区。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据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郝拥军介绍,借助“一线开放、二线监管”管理模式和“境内关外”特殊架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会展经济、金融服务等在该区域内具有天然的便利性和特殊性,一个世界首创、两国一体设计、同步建设、合作发展的跨境自由贸易区初具雏形。
郝拥军称,中方区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35个重点项目入驻,目前25个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入驻商户30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哈方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同步完成,10个重大招商项目加快建设,首个建成项目——中央金雕广场运行良好,哈方日均入区近4000人次,基本形成中哈双方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哈萨克斯坦人阿里克目前担任“巴克斯”商店的经理,该商店位于哈方区,经销哈国的巴克斯牌葡萄酒、白兰地等。“特别是夏天,来这里洽谈生意的中国人很多,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来购买巴克斯酒。”
免税店里来自中亚及欧洲的各类商品。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据悉,中哈及第三国公民持有效证件可实现免签跨境自由流动,一次性合法停留30天。中方每人每日一次携带物品免费税额为8000元人民币,哈方每人每月可携带1500欧元免税商品。正因如此,中哈合作中心内免税商店集聚,已达75家,年销售额突破11亿元人民币,逐步发展成中国大型免税购物区。
一家免税店的店员黄志鸣告诉记者,由于免税政策,前来购物的游客非常多,“不仅仅是新疆人,还有内地其他省市的游客,哈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来购买免税商品”。据统计,今年前7月,中哈合作中心出入人数近250万人次,增长37.3%。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新明称,中哈合作中心跨境金融逐步展开,离岸金融业务初具雏形,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兴业银行等入驻、营业;截至6月末,中哈合作中心试点银行累计开立人民币离岸账户109个,累计发放离岸资金贷款880亿元;试点银行创新离岸业务存款余额112亿元,贷款余额238亿元。今年4月,中国首笔1000万坚戈(哈国货币)现钞成功实现跨境调运,标志着中哈两国本币结算渠道在霍尔果斯全面打通。
在霍尔果斯,新一代公路客货口岸(第六代国门)预计9月开通,将实现“中国西部至欧洲西部”(双西公路)中哈段高速公路网贯通,届时中哈两国的货车将更快、更便捷到达目的地。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欢说:“以前我们到国外推销产品非常难,现在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外国客商开始主动联系我们,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带给我们的机遇。‘双西公路’开通后,我们的货物更快到达中亚五国及俄罗斯,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将降低运输带来的损耗,这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完)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