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内四家独立书店"生二胎" 青岛本土书店的春天来了吗?

2018-08-27 10:09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百度地图中搜索“书店”“书社”等关键字,在青岛市能搜索到300多个结果 。经常逛书店热爱读书的青岛人 ,肯定也会发现 ,除了新华书店之外 ,青岛的独立民营书店也越来越多,可谓遍地开花。而就在最近几个月,多家岛城知名的独立书店也纷纷开设新店,独立书店真的如雨后春笋般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涌现 。

  方所书店、猫的天空之城、西西弗书店……几家全国知名的大型独立书店都在青岛设有分店,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受欢迎程度自不用多说。不是书店、如是书店、荒岛书店、栈桥书店、青岛书房、良友书社……青岛本土的独立书店,也是一抓一大把,并且各有特色。在很多“书虫”看来 ,青岛的独立书店一点不比国内知名的独立书店差。那到底是怎样的魅力使得一部分人除了到国有图书发行企业的新华书店选购图书和网络购书之外 ,走进了独立书店的大门呢?在线上购物最火热的当下,独立书店又是怎样的存在呢?到底又是什么使得谈困境谈困惑谈了多年的独立书店突然呈现遍地开花的状态呢?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青岛的部分独立书店,和他们的创始人 、负责人聊起这个话题。

  什么是独立书店?

  打开百度百科,搜索“独立书店”,你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独立书店,在传统书店中独树一格,特点有三:无所依附,人文关照,持之以恒。在图书零售店分类中 ,独立书店自成一格,与其它形态各异的图书零售卖场几分天下。

  但更多人看来,“书+咖啡”才是独立书店的标配。可在独立书店的经营者眼中,他们则更希望用咖啡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阅读,让读书意识更深入人心,才是开一家独立书店的初衷。

  青岛本土的独立书店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1933年7月,位于广西路上的荒岛书店正式开张,大概因为当时的青岛文化事业相对滞后,故名曰荒岛书店。据说,书店的主人是孙乐文和宁推之。孙后来加入了共产党,这书店也就成为地下党以及青岛“左联”小组的活动地点之一。书店门脸不大,因为常常摆着上海、北京等地出版的新文学书刊,在那时的青岛,是非常独特、新鲜的,由此引来不少对新文学情有独钟的年轻读者。书店主人还在店内摆了几张座椅,供选书、买书或者不过随便走来偶尔驻足的人们少事休憩、翻阅浏览,或者与同道者们议论交流、互通信息——这是书店主人与其他商人明显的差别,而与上海内山书店的做法近似。

  而青岛本地人自己开的独立书店,多与此相似。像学苑书店、大地书店、汉京书店等等,这些真的可以说是青岛独立书店鼻祖般的存在。但这些书店因为各种原因,现在基本都已“下线”。而现在青岛人本土的独立书店,则以如是书店、不是书店、荒岛书店等为代表。

  而就在最近一两个月内,这几家青岛本土的独立书店纷纷投资开设新店。独立书店“二胎化”的背后,可以解读为青岛的独立书店经营已经走出困境了吗?

  独立书店的生存困境依旧存在,并一直在寻求出路

  独立书店需要顶住利润的压力,经营稍有不善,就有可能会被淘汰,或被纳入没有泯灭个性的连锁网络。这个话题,从独立书店出现的那一刻,就一直在被独立书店的经营者们讨论着。青岛的独立书店的困惑困境,也是一样 。所以大家在“书店”之外的“独立”部分,都在寻求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独立书店的商业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然而正是由于城市文化产业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独立书店才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从2012年开店到现在六年时间,我们一直在讲独立书店的生存这个话题 ,确实有疲劳感。”青岛良友书坊运营总监冷艳就告诉记者,“青岛本土图书体量没有那么大,在书店意义上,良友书坊并不纯粹,更准确地自我描述应该是文化空间,因为它在青岛艺术史和文学史上的着力甚于单纯空间运营,此外图书出版和设计依旧是很重要的板块。”

  书店自身要盈利很难。

  这是全世界独立书店的经营者们都要面对的困境,所以青岛的独立书店仍在不断探索。如是书店企业文化相关负责人宋春燕就告诉记者,如是从最一开始,就在经营一种文化空间,而并不仅仅是书店。“我们的美术馆、餐饮、儿童阅读、剧场、文创等等,都是如是的一部分。从创始之初,我们就一直强调,自由多元的文化生活空间。书是我们提供的一种资源、一种大家享受这个空间的背景,独立书店也好实体书店也好,其实产品不重要,关键是运营。”记者了解到,如是分为三个模块,一是文化模块,二是教育模块,三是创客孵化模块。“从职业角度来讲,孵化模块是如是现在很重要的。我们还有海水稻项目,‘劳动播撒梦想,水稻种在我家’活动就在如是展开。我们用海水稻的种子做成小包装,让青岛的小学生拿回家,在家‘种海水稻’。从2015年起,举办了三期种植实践活动,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于城阳新开的如是书店,宋春燕则表示,开店的理念是“连锁不复制”,所以城阳新店是一家全新的“如是”。“城阳万科店目前试营业期间,在万科金域华府项目里 ,是一家大社区店,但不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照搬,复制的则是文化空间本身,是会根据当地人的阅读、生活、习惯 、需求等等,来为新店定调。”

  而不是书店的崂山新店,则是跟家居紧密结合。“我们真的有一张床,在床周围放上适合阅读的书。就是一种沉浸式体验,让你的家可以跟图书有更多的结合。厨房里 、客厅里 、卧室里等等,随时随地其实都是可以阅读的。”不是书店创始人张兵林告诉记者,这也是自己的一种试验、一种探索。

  可见 ,青岛的独立书店都在试图走出“书+咖啡”的固定思路,或者说从外界的固有视角中走出去,在自身经营上真的将“独立书店生存困境”这一话题终结。

  独立书店纷纷“二胎”,是市场推动下的新发展

  “不知道外地是否如此,但在青岛,这真的是独立书店第一次‘二胎化’,这可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荒岛书店创始人修方舟告诉记者,独立书店的利好局面是和市场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荒岛书店把第四家新店开在万达CBD店,不是书店在协信中心星光里开设新店、“不是”即墨古城店也将在9月份开业,如是书店城阳万科金域华府新店试营业、年底将在麦岛地铁站开一家类似城市名片的新“如是”……青岛几家较为知名的独立书店纷纷“二胎”。面对如此雨后春笋般同行们的热闹景象,独立书店的经营者们纷纷表示,书店与书店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独立书店越来越多,对城市整体的读书意识是一种提高。

  可青岛的独立书店纷纷开设“分号”真的可以解读为大家的经营情况变好,或者阅读大环境的提升吗?

  “一是告诉大家,我们独立书店都还活着,都还没死。二是独立书店‘二胎现象’,说明市场有需求。”修方舟告诉记者,这里的市场并不是纸质阅读人口、书店用户实质性的增多,是基于地产项目和大型商场的需要。“言必称诚品,书店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多房地产商、商场经营者、商街等等的‘标配’。他们需要书店进驻来对项目进行引流,进行有益的文化形态塑造。然而,诚品这些大项目,并不是轻松就能引入的,所以,大家退而求其次,把视线集中到了我们青岛本土的独立书店身上。这是商业驱动、助推下的,咱们本土书店的利好机会。”

  “万达作为青岛第一代shoppingmall,那时候还没有书店进驻的习惯,而从方所、猫的天空之城、西西弗等与大商场联姻之后,万达经过改造也学习了这样的思路,所以他们找到了我们。”修方舟告诉记者,在自己赢得了部分真金白银之后,也需要精心打造,才能保证独立书店更好地走下去。“如何更好地经营,才是我目前面临的难题。”

  回归纯粹阅读,许是独立书店多年沉淀后觅得的良方

  除了饮品,活动多,也是大众对独立书店的另一种看法。可以接触到像北岛这样的大诗人 ,也许是部分人走进独立书店的理由。但不论是咖啡饮品,还是活动,都只是把书店作为一个载体,而离书店本身的存在意义,越来越远。

  1994年高密路上的不是书店开店,张兵林算是在青岛把咖啡引入书店的先行人。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张兵林自己也表示,大众意义上“书+咖啡”对独立书店的定义,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所以“书+咖啡”真的不能成为一家独立民营书店长寿的理由。

  “很多独立书店都被打造成‘网红’,很多人慕名前来只是为了拍照留念,但如果这些人都坐下来读一本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失为一件好事。当然,这是需要书店来引导的。”不是书店创始人张兵林就告诉记者。

  “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认为书店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地方,可又是咖啡、又是活动的,已经脱离了书的本身。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书店首先要想办法活下来。”张兵林告诉记者,当2009年不是书店搬到了南京路100号创意100内经营时 ,网络书店已经出现,那时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就已经出现了。“我们那时开始慢慢转型,我们当时受到很多质疑,但我觉得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来,才要更多地去创造他们喜欢的环境。”

  “独立书店如果长期不盈利,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折腾久了,经历那段痛苦的时间,我们很清楚独立书店的痛点。我们干了20多年,那些新开的书店,可能真的也要跟我们一样经历一段痛苦的时间段,或者沉淀下来以后,才选择和我们一样走接下来的路。”张兵林告诉记者,不论是外来资本 、还是众筹等等,其实都一样,都只是资金的来源,而重要的则是运营的问题。“外来资本注入对于我们来说,并不能算作大头。大家对书店还是有情节的,都是有书店情节的人才会去开书店。其实青岛的书店保有量还是比不上咖啡馆或者奶茶店,如果书店的保有量和饮品店一样多,那大家一定会形成习惯,去书店坐一坐了。”

  “其实书,是可以和任何一样东西融合的。书+厨房、书+文创、书+茶道……因为书是我们寻求一种知识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人们阅读还是根本 。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放弃用活动去聚人气,用活动来吸引人了。”回归纯粹阅读、更贴近阅读本身,回到书店本质。

  “像我们举办的阅读马拉松活动,来参加的人,人手一本书,一上午三个小时过后,来答题,最终看谁答对的多。”张兵林表示,一上午时间大家都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书,这才是书店的本质。还有一元购书等这样的活动在会员中也颇受欢迎。甚至现在图书采购,张兵林还会自己上阵,从北京、上海等地背书回来,供给青岛的爱书人。

  “书单都是我自己列的,因为我本身爱书,所以我知道读者的需求。‘书’和‘非书’这样一个复合型空间的分布,还有去纸化的冲击、向新零售学习等等,都是我们目前要面对的。”荒岛书店的创始人修方舟也同样表示,自己每天都坐在新店门口,随时关注读者需求,随时调整。他仍旧认为图书,才是使得自己、使得“荒岛”一步步发展下去的根本 。

  其实细品青岛本土的独立书店,你会发现,每一家在阅读本身上 ,都下足了功夫,不论是对图书的精挑细选,还是随时更新换代,都能体现书店运营者的一番用心。记者也希望随着独立书店的一片利好,青岛人能够真正在书中寻找到阅读的初心。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吴鲲

  铁粉说【独立书店】

  段景芳是青岛媒体人,也是独立书店的铁粉。从大学毕业来到青岛,他就开始在独立书店购书,并保持着一月最少20本的这样一个超高频率。他说,逛书店就像女孩子喜欢逛街买衣服一样,“在独立书店里 ,我们更容易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在现实中疲于奔命的灵魂小憩一下。”

  因为喜爱的阅读的书籍偏向人文社科类,扩展到文学小说散文等,品类比较杂。所以绝大部分图书,都是在“不是书店”购买。在段景芳列给记者的最近几月购进书单中,都是在“不是”购买的,“我的很多哲学、历史类书籍,都是在‘不是’买的,比如上个月刚刚购得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此前购买的‘易中天中华史’系列,基本上出一本就在‘不是’买一本。成套购买的,还有《陈寅恪集》,一套日本学者写就的中国史书《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等。小说散文类的侧重于自己的口味购买 ,随意一些,侦探悬疑类的也买了不少,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史蒂芬·金系列,另外就是一些世界名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系列、黑塞系列等,还有《道士下山》、《四世同堂(修订版)》等等吧。还有一些偏专业类书籍,比如最近购买的《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政治是什么》,另外最近还购买了《老照片二十年精选集》。”“不是书店在书的选择上,在作家、作者乃至内容和版本的定位上,我个人感觉它的‘段位’是比较高的,还间或有一些先锋类读物,这都很对我的脾气。”段景芳表示,所以当他第一次走进不是书店,就喜欢上了,“我觉得,独立书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味,或者一个城市的气质。如果让我选择,我更喜欢逛独立书店,而不是新华书店这样的大书店。”

  [编辑: 宗瑞琪]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书店 二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