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客商智雅德视济宁为第二故乡,将儒学融入企业治理和家庭生活
从孔夫子智慧里学治企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孟一 本报通讯员 姜海珍 张阳
“‘智雅德’这个名字是中文老师为我取的,但来到济宁了解儒学文化后,才意识到要担起这样一个名字并不容易。”8月28日,在萨维奥(山东)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52岁的意大利人智雅德首先向记者讲述起了对自己中文名的理解。“‘德’字最为重要,没有‘德’支撑的‘智’‘雅’不会长久。”
作为较早进驻济宁的外商之一,从刚开始时的兴奋与惶恐,到如今以这里为家,智雅德不仅把妻女都接到了中国,自己也成了说得了“济普”、吃得了地边摊的地道“济宁人”。不仅如此,深受儒学文化感染的智雅德以孔夫子为师学治企,把“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朴理念设为企业文化,让这家意大利的百年名企在齐鲁大地释放出持久而旺盛的成长力。“不论是政策环境还是人居环境,今天的济宁足以吸引外商投资的目光。”
百年纺织巨头“宾至如归”
8月28日一早,萨维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员工们正在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条气流纺纱机生产线做准备。这个集合了萨维奥在意大利、捷克和中国研发力量推出的新产品,先期将在济宁开始生产。
和当初选择在济宁投资一样,萨维奥公司再次把济宁作为新产品的全球主产地,这源自萨维奥对济宁的信赖。2002年,鉴于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有着百年纺织机械制造历史的意大利萨维奥决定进军中国。得知这一消息,国内很多一线城市纷纷向萨维奥抛出了“橄榄枝”,可出乎意料的是,当时人才、资源、区位等各方面并不占优势的济宁最终胜出。
从为客商列出注意事项清单,到完全接手土地、环评等手续办理,再到帮助企业招聘员工、为企业高级人才提供免费公寓……济宁高新区用行动表现出的诚意,不仅让萨维奥成功落地,更让项目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落成投产。“贴身保姆”式的服务让萨维奥公司“宾至如归”。
“当时初涉中国市场,选择落地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一看政策是否优厚,二看洽谈时是否‘合拍’。”智雅德坦言,公司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印证了当时选择的正确。
借鉴儒学思想“治企齐家”
脱下西装、坐上马扎,说着并不标准的中文,路边摊上智雅德和员工们一起“撸串”的场景时常出现,员工和老板间的距离,也随着竹签上抽出的羊肉一下缩短了一大截。
智雅德已经来到济宁12年。12年,足够让一名外国人爱上中国饮食,可智雅德更珍惜通过小方桌前的轻松氛围去了解自己的员工,进而强化整个团队的凝聚力。采访期间,智雅德不止一次提到孔子“仁”的理念,在他的理解中,儒学让他明白了人与人是密切联系的,基于充分的沟通和互信,企业团队就能迸发出强劲战斗力。
为把130多人的团队紧紧捏在一起,过去基本只说意大利语的智雅德在公司开设了英语课堂,和员工一起从头开始学英文,每周上课、从不间断。学英语,消除了智雅德和员工的沟通障碍,
而共同学习的环境,也为彼此间的交流搭起了桥梁。
“老板为人随和谦恭,但在团队协作、质量管控、个人素养提升等方面要求格外严格。”售后服务部工程师吕恒说,智雅德将“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理念明确为企业文化,就是希望每个人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制造出质量上层的机械设备。正是在这种管理理念下,员工流失率非常低。拴心留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萨维奥发挥了大作用。
从治企到生活,传统文化对智雅德的影响是多元的。智雅德深感西方人的家庭观念不是很强,但自从了解了“父母在,不远游”后,他就坚持每年回家三四次,专门陪伴父母。而妻女也被他早早接来中国,并为女儿在孔子国际学校选择了全中文的小学教育。“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事大道,错过就太可惜。”
不再把自己当外人
说起十几年来的变化,早已把济宁视为“第二故乡”的智雅德说了两个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公司早已享受到各项改革带来的红利。”智雅德说,不过要说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生态环境的悄然向好。
“六七年前,一到冬天整个城市就像被纱布扣住了,让人从嗓子到心里都很不舒服。”智雅德说,而现在不论是治污还是绿化,成效都很显著。“绿地、湿地、公园随处可见,除了越来越多的野鸭、鸟儿,还有挂满夜空的繁星,优质的自然环境让看重人居环境的外国客商有了更多进驻济宁的理由。”
铁腕治污,让智雅德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干劲,但他也提议,应尽可能多地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方式去推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国南方有的省份为高污染企业设计了专业化的工业园区,为治污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一次投资、多次利用,不仅节省成本还便于政府监管。”
作为“济宁荣誉市民”,智雅德每年都会邀请济宁的代表参加中国与意大利举办的商会、年会活动,在深化济宁与意大利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扩大济宁的知名度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推进了更多项目深入合作。在内提意见,在外作推广,在济宁,智雅德已不再把自己当外人。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