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24批援坦医疗队事迹报告会举办

2018-09-05 09:13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5年8月,本市选派的孙龙、朱健、谢伟峰、曲先锋、朱金强、司卫锋六位医生,作为我国第24批援坦医疗队队员,远赴坦桑尼亚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医疗任务,其中朱健延长了一年援助时间,今年8月份才刚刚回国。9月4日上午,青岛市卫计委举办了《医道无界 爱洒非洲——青岛市第24批援坦医疗队事迹报告会》。

  援坦队员讲述了在非洲的工作、生活,感人事迹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六名医疗队员面对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低、设备和药品短缺、传染病肆虐、人身安全风险高等困境,凭借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共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5万多人次,多次义诊,多次无偿献血,培训当地医生,从国内自费邮寄药品和生活用品送给当地群众,队员们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力克服了所有困难,光荣地完成了医疗援助使命,赢得了广泛赞誉。

  本市援坦医疗队员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恪尽职守 ,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和“坚定信念、勇于奉献、舍己为人、温暖仁爱”的高尚情操 ,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是卫生计生行业职业精神和先进文化的突出代表。为此,青岛市卫计委党委做出了向援坦医疗队员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本市援坦医疗队员学习,学习他们为深化中非友谊履职尽责的职业操守和为祖国为家乡增光添彩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们不畏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和不惧人身安全风险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对待医术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学术风范和全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医之道,学习他们牺牲个人及家庭利益始终坚守的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服务当地民众的医者仁心。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通讯员 肖海青

  代表发言:

  海慈医疗集团关节外科 朱金强:父亲去世,他在异国坚守手术台


  朱金强说,出发前自己父亲做了食道癌手术还在化疗,望着病床上虚弱的父亲,自己也动摇过,可父亲的话让他毅然踏上援非之路,父亲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当精忠报国。这是为人民奉献、为祖国争光的时候,一定要去!”

  来到非洲,朱金强和同事们克服疟疾、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威胁,克服停水停电、居住恶劣的生活环境,手术器械匮乏的情况下,诊治病人数千人次,参与手术600余台,义诊二十余次,赢得当地居民的纷纷赞扬。可当他想把份喜悦与成就感与父亲分享时,得到却是父亲去世的消息,那一刻泪如雨下,心中愧疚不已。虽然恨不能马上回家,尽身为人子最后的孝道。但回想父亲临行前的嘱托和鼓励,他将心中的愧疚暂时放下,擦干眼泪后,继续站上手术台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父亲的承诺,承担起一名对外援助医疗队员该承担的职责。

  援坦医疗队达市分队队长 孙龙:两年完成370余台心脏手术

  第24批援坦医疗队员的选拔工作开始于2014年11月份。当孙龙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被选为援坦队员时,除了感到激动、自豪外,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很多的顾虑,当时11岁的女儿就上六年级、双方父母都已80多岁。另外,在得到援坦通知之前,自己已经有了去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病研究所学习深造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主动放弃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决定去援坦,因为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原以为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我只要做好临床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出国以后才发现事情远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尤其是身着带有鲜艳的五星红旗的隔离衣时,这种荣辱感尤为强烈:一旦走出国门 ,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孙龙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外交战”中,他成功树立起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两年来完成370余台心脏手术,受到了坦桑尼亚黑人同事的尊敬。同时,还自制了多项医疗器械,以及定期义诊等。

  “援外医疗工作非同一般的事业追求,在异国他乡我们个人的名字没有任何意义,援坦医疗队员们是在一起书写着共同的名字——中国;特殊的使命需要特殊的付出和坚守 ,只有拥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感,切身感触的荣辱感,无私忘我的责任感,才能在异国的土地上挥洒出‘中国’的光彩与尊严。最后我要用这句斯瓦西里语‘ HAPA KAZITU!’(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结束我的汇报。”

   [编辑: 宗瑞琪]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援坦 事迹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