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展现我省奋力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的最新措施、成果。即日起,大众日报联合大众网推出“政声民意”系列访谈,围绕高质量发展、“一次办好”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邀请省直部门领导、17市有关负责同志做客大众网,发布重磅政务信息、惠民便民举措,解答网友热点问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痛点”“难点”问题解决。
政声民意——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系列访谈②
把办事清单做成“明白纸”,山东人社为百姓提供便捷、个性化服务 大众网济南9月6日讯 “‘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就是大家办事的‘明白纸’,让群众一看就明白、一来就会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审批服务改革已在山东拉开帷幕,从今年6月至今,改革推进情况如何,有哪些最新进展和成效?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夏鲁青做客大众网《政声民意》栏目,就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接受记者专访。作为较早向社会发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的厅局,省人社厅按照最小颗粒度原则拆分事项,公布的总计189个办理项几乎穷尽所有办理情形,让群众一看就清楚该办啥、该咋办。这当中,即办事项70个,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事项36个,给老百姓和用人单位省了不少时间精力,真正做到了方便群众。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夏鲁青。
112项服务事项“颗粒化”拆为189项,办理起来更清晰、更简单 要想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关键要先把事项梳理清楚。夏鲁青说,人社部门事项多,涉及面广,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高频事项多,事项梳理难度也比较大。自6月下旬以来,省人社厅抽调专人对112项依申请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拆分要求,把112项政务服务事项拆分成了189项办理项,并于7月31日、8月15日分两批向社会公布。
办理项的数量多了,为啥还说办理起来更方便、更简单了呢?夏鲁青解释说,之所以有189项之多,是因为省人社厅按照“最小颗粒度”原则拆分事项,穷尽了所有可能的办理情形,每一项都明确了名称、流程、材料、时限等。这样一来,这个清单虽然看似内容庞杂、项目众多,但是用起来非常方便顺手。办事群众只要搜索到自己想要办理的事项,就能清楚地知道该提交哪些材料、如何办理、何时办完。从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到劳动关系、人事人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完全称得上是老百姓办事的“明白纸”。
此外,为打通改革堵点、难点问题。“无政策法规依据的材料一律取消,杜绝出现兜底性条款。”夏鲁青说,本次改革精简申请材料94份,精简幅度达20.17%。对需要群众多跑腿的繁冗环节一律优化,“一次办好”清单包含即办事项70个,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事项36个,占到了公布事项的56.08%。随着堵点、难点问题的逐步打通,“一次办好”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材料齐全就能“一次办好”,办理人还能“个性定制”服务方式 既然公布了“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是不是说清单上的事都能一次办好,具体有啥衡量标准吗?夏鲁青解释说,可能有的办事群众对此存在误解,所谓“一次办好”并非办理人来了服务大厅就一定能办好,而是指申请人申请办一件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形成办理结果全过程只需要跑一次或者零跑腿。也就是说,“一次办好”的前提是要依法办理,具体体现为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如果提供的材料不对、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申请人还是需要补正材料。对于提供的材料不对、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我们会一次性告知补齐,不会重复。同时也提醒广大网友,所有“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在省人社厅官方网站和前台窗口向社会公开,建议大家在办事前查询清楚所需材料,避免多跑一趟。
“一次办好”并非呆板的条目,而是可以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满足个性化需求。夏鲁青说,为了实现“一次办好”承诺,我们将业务流程中群众上门办理的环节改为上门服务、快递寄送等方式。但有的群众本身就住在办事大厅附近,上门自取反而比邮寄更快。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向工作人员说明,办理部门会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下一步,省人社厅还将通过网上预审、数据共享、一链办理等信息化手段,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办理流程,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破解职称“天花板”、增加高校高级岗……招揽人才也放了不少大招 “一次办好”改革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其中不乏许多与“人才”有关的服务事项。夏鲁青介绍,为了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给优秀人才在我省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省人社厅在职称评审、高校岗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也比较大。
以职称评审改革为例,《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省职称制度进行全面性、系统性改革,共有25项高“含金量”的改革措施。以往经济、统计等系列评到副高就“到顶”的现象,改革后设到正高级,补齐了部分系列职称层级设置的“短板”。过去评职称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一刀切”现象,改革后增加了对品德、创新能力的权重,基层人员也能凭工作实绩评上职称。此外,职称改革还解决了下放职称评审权、拓宽参评人员范围等多个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同时建立职称评审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让参评人员感受到公正、放心。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夏鲁青做客大众网《政声民意》栏目,就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接受记者专访。
有关高校岗位的改革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服务的重中之重。夏鲁青介绍,省人社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破解了一些高校多年来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关键难题。例如,对于高校最发愁的高级岗位不足导致高层人才流失,改革首次提出以“生员比”(标准学生数与教职工总量之比)定岗位总量,长远看能有效缓解高级岗位不足。对于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入选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的学校,其高级岗位设置也均给予一定幅度的提高。改革还创新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办法,今后高校引进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不占原有指标,有效解决了引进‘女婿’气走‘儿子’问题。(大众网-山东24小时记者 樊思思 张珈玮 毕胜)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