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0月18日消息 司卫锋,中国第24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坦桑尼亚多多马省医院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大力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白衣天使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出色完成了医疗援助任务,为援非医疗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受援医院和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为祖国和青岛争得了荣誉。其感人事迹被坦桑尼亚当地最大的英文报纸《DAILY NEWS》、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
援坦医生司卫锋获评“最美天使”
敢于担当
把组织需要放在首要位置 我国援非有着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大国形象、国际舞台上赢得地位和威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2000多中国援非医生肩负国际人道主义伟大使命,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其中50名中国医疗队员因公殉职,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
在最初确定援坦人选时,作为独子的司卫锋有些顾虑,因为母亲刚做完手术身体不好,妻子是城阳人民医院的产科医生,工作繁忙离家远,儿子年龄又小,他正攻读在职博士,如果去的话,只能放弃学业、舍弃小家,而非洲贫穷落后,条件异常艰苦,对他是巨大的挑战。通过解了援坦对国家的重要性后,他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毅然决定执行光荣而艰巨的援非医疗任务。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开展援坦工作 司卫锋到达了他想象无数次的地方—坦桑尼亚的首都多多马,不禁大为惊讶,大片的棚户区、坑坑洼洼的道路,就像国内落后的小县城。而医疗队驻地条件更是难以想象:房屋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经常停水停电、蚊子蟑螂老鼠司空见惯,有时碰到蛇。
多多马虽然是坦桑的首都,但人口不到30万,那里常年高温干旱,贫穷落后,医疗条件非常差,疟疾霍乱伤寒艾滋病之类的传染病肆虐横行。很多医疗队员都得过疟疾和伤寒,司卫锋也未能幸免。当地的日常生活与国内截然不同,生活单调,主食单一,蔬菜品种极少。这些生活上的困难还是次要的,那种远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以及对亲人的强烈思念,更令他备感煎熬,度日如年,不到6个月,体重就骤降了30斤。
多多马省医院更是令人难以置信:设施落后、物资短缺、全院最大的医疗设备就是一台老旧的X光机,耳鼻喉科仅有一名护士和一名年轻医生,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手术,手术室消毒和防护也很差。尽管如此,但病人非常多,艾滋病感染率很高,并且此类患者在术前从不做常规检查。面对这些生活和工作上的艰难,他起初极不适应,这让他更加思念亲人,想念国内的生活,但是想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想到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他认为,环境可以适应,条件可以改善,困难可以克服,但任务必须完成。一定要为祖国争光、为青岛添彩。他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自己娴熟的专业技术,砥砺前行开展工作。除了完成日常门诊和病房常规手术外,经常深夜去医院实施急症手术。令他记忆深刻的是2015年平安夜10点多,疲惫不堪的他闻讯急赶医院,一名10个多月大的婴儿,两天前误食了猴面包树的种子,因为异物阻塞食道,一直无法进食,患儿饿得哇哇直哭,并出现了严重脱水症状,他立即对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摆好患儿体位、下镜、吸引、探查、钳取,因为异物已两天,变得很脆,钳取的时候易碎,所以分多次才将异物取干净,手术结束已是凌晨3点多钟,虽然身心疲惫,但想到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心中感到非常的充实和快乐。两年间,他接诊近10000名患者、成功实施400余例手术,并且开展了多多马省医院首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和鼻内镜手术。对此,中国中央电视台给予了报道。
作风过硬
展现大国形象 司卫锋高标准严要求,他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代表国家、体现大国形象。工作中,他竭尽全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并积极帮助当地医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还承担实习生的带教工作。生活中,他与当地群众热情相处,关系非常融洽,由于他们经常寻医问药,增进了深厚友谊,临别时依依不舍,潸然泪下。
司卫锋和队友们还经常利用假期深入到偏远的地方义诊,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患者的热烈欢迎。坦桑最大的英文报纸daily news对此给予了报道,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17年国庆期间,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促中坦友谊,喜迎十九大”主题党日活动,到坦桑革命老区Iringa进行义诊,送医送药。坦桑外长马希加亲临现场并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并盛赞他们是传播中坦友谊的大使!
通讯员 孙鹏飞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