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评出300门精品校本课程 搭建“课程超市”网络共享平台

2018-11-06 19:08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11月6日消息 青岛市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精品校(园)本课程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来自全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300门优秀课程获评“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精品校(园)本课程”。

  精品课程评选旨在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山东省、青岛市《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以课程评选为契机,提炼成果、完善机制,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系统研究学校课程开发和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市教育局提出的“务求实现学校课程资源极大丰富、教师开发课程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学校课程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目标要求,市教科院以推进学校课程特色发展、加强课程资源整合、构建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在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组建专家团队对精品校(园)本课程进行跟进指导,锤炼出一批学术含量高、实践效果好、聚焦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原创性精品校(园)本课程,建设了拥有超过1000门课程的“青岛市精品校(园)本课程网上超市”。并通过“青岛市教科院网”“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100万学生用户和10万教师用户开放浏览,搭建起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为全市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链接如下:http://jpkccs.qdeduyun.cn。

  “课程超市”的建设,使学校教育从“千校一面”走向多样化特色发展,从关注“教”到研究“学”,促使学校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和育人质量。

  例如:青岛枣山小学的《打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课程,将适合小学生学习和传承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课程学习内容,通过研究世界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学生打开观察世界、研究世界、探索世界的窗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课程实施还促进了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的提升,在探索过去和未来之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枣山小学将学校课程与语文、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多样化的学习和探究平台。通过“非遗项目主题研究”展示、家长微课堂等形式,让师生、家长走上讲台,共同研究、展示和学习非遗、传承非遗。学校还将学校课程与德育教育适切结合,利用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将“非遗元素”融入校园,组织“非遗游园”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了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为学校文化建设增加了浓重育人色彩,也为家庭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搭建了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

  在中国首届少儿皮影传习成果展演中,学校的皮影社团作为青岛市唯一的代表队,在全国少儿皮影展演中荣获银奖。

  同时,“课程超市”的建设,为全市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校(园)本课程资源,搭建起了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开阔了教育者和课程开发者视野,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诸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 游潇

   [编辑: 王君莉]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