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打造“青岛模式”

2019-02-21 16:38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2月21日消息  长期以来,退休人员需要在指定时间内进行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才能继续领取养老金,这种赶大集式、自证式认证方式,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经常引发群众不满。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金领取集中认证难的堵点痛点问题,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生物特征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FAST认证服务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全方位行为轨迹分析,动态判断其生存状态,并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打破信息壁垒,整合海量数据资源

  青岛市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努力打破数据壁垒、拔掉数据烟囱、拆除数据藩篱,集成整合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多源海量数据,数据总量达到10亿多条。

  一是整合人社内部29类数据,主要包括全民参保登记、参保缴费、医疗结算、社保卡消费等数据;二是整合社会化数据,主要包括公安、民政、司法、银行、保险、电信等8个领域20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源,以及社区、药店等的视频监控数据;三是整合交通出行数据,主要包括民航、高铁、公交、出入境等数据。

  引入智能算法,构建大数据认证模型

  青岛市通过多种智能算法,建立了不断优化迭代的大数据认证模型,深度挖掘待遇领取人员各种行为轨迹,主动实施跟踪认证,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露脸即“认”。

  一是建立精准可信的生存分析模型。将人社内部和第三方具有社会化管理职能的单位确认的人员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及公安、民政、医院等部门确认的死亡人员信息确定为强认证依据,强认证依据在通过认证资格人员中的占比为65%。将门诊就诊、社保卡消费等45种行为确定为可参考依据,通过聚类、分类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行为关联分析模型,综合进行决策,确认认证结果,通过300万例历史业务验证,模型差错率为零。

  二是构建智能化的健康评估模型。大数据平台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等智能化技术,对历史数据生存样本库进行建模和训练,结合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识别出待遇领取人员的重点关注人群,并将这些人群数据提供给街镇、社区(村)等基层单位进行重点回访关注,精准锁定高危疑似人群,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

  三是建立动态化的认证服务机制。大数据平台实时产生监测预警数据,通过延伸到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网络,直接推送至经办机构和基层工作人员手中,实现动态化的待遇停发和业务预警,基层工作人员只需针对少量预警人员展开核实,认证服务靶向精准、目标明确。

  开拓创新,创建递延式认证新方法

  针对认证时间集中、期限固定的问题,青岛市创造性提出了“递延认证法”。大数据平台参照社保待遇水平,为每个人个性化设置认证服务期,最短6个月,最长24个月,只要在服务期内捕捉到待遇人员可信的行为轨迹,该人员认证期限就依次往后递延。若在每个动态服务期内,大数据平台都能获取到待遇人员行为信息,该人终生不需进行认证。对于距离认证服务期结束时间少于3个月,仍未获取认证信息的人员,大数据认证平台自动产生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发送认证提醒。“递延认证法”的运用,将集中繁重的认证行为予以分散简化,街镇、社区(村)等基层工作人员主要针对1个月内到期的少量预警人员进行人工核实,工作量大幅减少。

  人员全覆盖,多维度社会化服务兜底

  对于大数据平台无法确定待遇领取资格的到期预警人员,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微信、打电话等方式主动提醒、告知待遇领取人员,并优先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依托“智慧人社”手机APP和自助服务设备,提供 “互联网+刷脸”自主体验服务。对于年老、重症、行动困难人员和联系不到的人员,建立服务台账,由街镇、社区(村)工作人员实施登门服务,在了解其生活状况、解决实际困难时进行信息核实。

  “青岛FAST认证模式”忠实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数据赋能,为群众办事解难点、疏堵点、去痛点,实现认证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认证主体由待遇领取人员自证向社保经办机构主动提供服务转变;二是认证方式由“面对面”的集中认证向数据驱动下的“无形认证”转变;三是认证服务期由固定时间向动态个性化认证时间转变。

  自2018年8月“青岛FAST认证模式”实施后,全市近200万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均无需主动关注是否具备领取资格,全程零感知,认证服务“静悄悄”。目前,青岛市认证服务工作呈现“三种形态”:即绝大多数待遇领取人员(全市占比88%),在服务期内不需认证,通过递延认证法,直至终生不需认证,认证服务“零打扰”;少数大数据平台无法确定其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全市每月占比1%),优先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其通过手机刷脸认证,认证服务“无声有情”;极少数需要兜底核实的待遇领取人员,由基层工作人员登门服务,认证服务“温暖贴心”。以往全市200万人到窗口集中排队认证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每月街道认证服务量不足100人,社区认证服务量维持在10人左右,“青岛FAST认证模式”的运用,极大节约了社会成本,有效化解了基金多领、冒领风险,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

  近期,全国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现场观摩会在青岛举行,与会人员现场观摩“青岛FAST认证模式”后,给予一致好评。国家人社部社保中心负责人指出,青岛市认证服务模式数据来源多样、模型设计精准、技术水平先进、认证体系完备,认证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国创造了“青岛模式”,提供了“青岛经验”。国家人社部张纪南部长、游钧副部长就青岛做法多次批示肯定,要求在全国推广“青岛模式”。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大数据平台先后入选“山东省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典型案例”、“2018年青岛智慧城市百佳优秀解决方案”、“2018年青岛大数据应用百佳方案”。

  下步青岛市将主要围绕数据做‘大’、服务做‘细’下功夫、做文章,努力扩大数据来源,提高无形认证比例,减少人工核实数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通讯员 马飞 记者 孙贴静

  注释:FAST认证服务体系,F代表基于“互联网+”的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A代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轨迹跟踪(All-round trace tracking、S代表基于信息共享的静默验证(Sanctified evidence verification)、T代表基于社会化服务的面复兜底(Touch & talk confirmation)。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