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王燕毕业于青岛市第二卫生学校助产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了王哥庄卫生院妇产科工作。因为科室工作人员紧张,刚毕业4个月的她就被安排单独值夜班了。“那时候的助产士既要履行临床大夫的职责,又要兼顾护理的工作,白天要收治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要接待大量的需要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育龄妇女,到了晚上要独自一人面对前来分娩的孕产妇。”王燕回忆说,“那个时候的产房比家庭接生环境强不了多少,到了晚上,没有前辈在眼前指点,也没有同事陪伴,整个晚上不敢睡觉,支着耳朵时时听着走廊里的动静。”于是在那无数个夜晚,在闷热而狭小的蚊帐里,在寒风怒吼而渐渐熄灭的炉火旁,在紧张、繁忙、恐惧而又惊心动魄的产床旁,在产妇汗涔涔的笑脸上,在洪亮的新生儿啼哭声中……她翻烂了专业书,手上磨起了茧,就连助产士的职业病——肩周炎在那时也开始“萌芽”。有付出就有回报,她的勤劳换来了硕果。她一改刚入职的纤弱与慌张,能够从容应对产程中的突发状况,宫缩无力、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她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明天无数个太阳。
1996年除夕夜,王燕值夜班,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走廊里传来急切的脚步声。一名孕妇被家属抱进了待产室,情况不容乐观。“产妇面色苍白、一脸痛苦,经检查发现羊水已破,宫口已开全,可是胎头不正导致胎先露下降缓慢,此时胎心率又出现过快现象,而产妇已无力屏气使劲了。”王燕说,“那时候孕产妇的保健意识薄弱,孕期很少到医院检查,甚至还有人选择在自家炕头分娩,这名产妇也是如此情况,出现腹痛时也没紧张,直到破了羊水才往医院赶。”当时胎儿窘迫,当务之急是快速结束分娩,一场生命争夺赛便开始了,秒针滴答滴答,急救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吸氧、输液、消毒、下胎头吸引……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胎儿顺利娩出,这时突然发现宝宝没有哭声,悬着的心瞬间又被提了起来,刺激儿背、人工呼吸……又经过一轮急救后,微弱的哭声终于响起,并且越来越有力,苍白的小脸开始有了红晕,家属激动地泪流不止。当她喊自己的同事再拿点纱布的时候却没听到动静,回头一看,没经历过这种情境的同事已紧张到脸色蜡黄,满头虚汗再也帮不上忙了。“我一个人整整忙活了近两个小时,当一切处理妥当已是凌晨3点。”王燕说,由于孕妇孕期贫血加上产程劳累和紧张,产妇在下床小便时又晕了过去,王燕顾不上疲惫的身体坚持照看虚弱的产妇,直到第二天把他们顺利转院。
就这样一路走过了十年,直到2005年基层医疗机构取消了助产工作项目。十年间,经她的手接产的婴儿不计其数,她成了许多孩子的干姨,是许多妇女姐妹的贴心人。
重拓新路,争先创优
2010年,王燕被分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儿童和孕产妇保健科室,“由于是刚成立的科室,一切都是新的挑战,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模板可供参考。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王燕说,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理清思路,构建起工作框架,吃透规范要求。为了开好头、做好事,王燕变身“多面手”,定下多个“小目标”,一要准确掌握孕产妇人数和分娩信息,二要建立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手册,三要督促保健人群及时查体,四要走街串巷入户及时进行产后访视,要及时录入电子档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寒冬酷暑,风来雨去,沉重的访视箱提在手上,脚步匆匆赶在下乡的路上,话语暖暖熨在每个接受服务者的的心坎上。“每到儿童查体日就会觉得自己像个陀螺一样,到了下班的点,看到排队的家长们,就会想看完再说,加班加点是一件极为平常不过的事。”王燕说,“要懂得倾听家长的需求,因人制宜的制定育婴方法,要更加的细心与耐心。”
工作框架也随着摸爬滚打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了起来,完成工作框架在当时也是第一家,其他兄弟单位纷纷来取经,还为所有妇幼保健人员讲解工作经验。2011年市妇幼保健院的领导带队,市内12区、市的相关专家和领导来到了卫生院参观交流。
再挑重担,为医疗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2013年,王燕又被调到了医院感染管理,用王燕自己的话形容这个岗位,就是要给各科室的人鸡蛋里挑骨头。要管辖的是院内所有的院感重点质控科室,要面对的是院内所有的工作人员,要为防控院内感染筑起一面墙,要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就医环境,为医疗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可是工作与所学专业不搭界,各科室的管理要求又不尽相同,对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一片茫然。面对他人质疑的目光,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她徘徊过、深思过,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有必要如此拼搏吗?“起初的那几个月,我患了严重失眠,夜里辗转反侧,一会给自己打气,一会又打退堂鼓,一会豪情万丈信心满满,一会又偃旗息鼓郁闷难耐。”王燕说,最终,她打败了懦弱和退缩,为了给领导一份交代,为了在党旗下那个严肃而庄重的誓言,为了给青春期的儿子树一个榜样,她从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规范入手,熟悉各科室工作流程,积极与各科室工作人员交流,不错过每一次讲座、每一个来考核的专家,登陆各种类型的院感网站,汲取最新的院感管理理念;通过“走动式管理、蹲点式服务”收取各科室第一手资料,对薄弱的环节、对顽固的不良操作习惯,对陈旧的防控意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制定合理适宜的考核制度,加强院、科两级培训,实行逢培必考的原则,狠抓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努力,她再一次走在了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同行们的前列,为自己的人生旅程增添了一抹阳光。
而管理院感的同时还要辅助妇产科的工作,2014年9月,她代表崂山区参加了青岛市卫生局举办的首届“妇幼健康知识竞赛”,经过笔试、基本技能操作和激烈的竞答三个环节,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看着大屏幕上的获奖名单,她的眼角湿润了,在来自全市三甲、二甲以及各基层医疗机构70多名优秀选手中,获此殊荣,她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如今的她,还是当年那个充满热情、充满激情的王燕,步履轻松,爽朗自信。也许,以后的路还需要经过多个分叉口,也许每一个路口都会有迷茫和困惑,但是,她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不负这份神圣的职业,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