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节 金家岭的老兵讲述当年峥嵘岁月

2019-05-23 17:17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5月23日消息 有一种称呼叫老兵;有一种讲述叫感动。他们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都有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涯,老兵们的故事和心曲,平凡中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平淡中有深深的军旅情结,给人以无尽的感慨和启迪。老兵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人生的舞台变换,但军人的本色不变,好品质伴随一生,本期“我与祖国共成长”专题聚焦金家岭辖区的老兵,采访了三位有着军旅生涯的老兵,倾听他们讲述峥嵘岁月,及在军营塑造的好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影响。

   军旅精神,写入家风家训

  东城国际社区87岁居民  孙希科


  孙希科生于1932年,曾经参加过解放广州、海南岛战役并负过伤,荣立过二等功。今年4月份,在医院的病榻上,87岁的孙希科接到由党和政府授予的 “光荣之家”金灿灿的匾牌,老人家摸着烫红色的4个大字,激动万分,在病榻上绽放出自豪的微笑。

  孙希科祖籍山东平度,从小家境贫寒,10岁那年跟随父和兄“闯青岛”,有幸在青岛读了4年私塾。1949年青岛的“中央军”(即国民党军)在平度强行招兵,时年17岁的孙希科被按户分摊指标而被迫充了军。1949年9月,解放军发起了广州解放战役,孙希科被解放军俘虏,选择安置出路时,孙希科选择留下做战士,成为解放军大部队中的一员。在海南岛的总攻击战中,孙希科和战士们奋力作战, 孙希科所在的木船刚驶到海岸登岸时,他被负隅顽固抵抗的国民党军的“大盖枪”击中了右大腿,在大腿处穿了个洞,进去如黄豆般大的孔,出来如花生米般大的孔,孙希科带伤勇敢地参加完战役,被送往后勤医院养伤三个月,孙希科带伤英勇作战被部队记二等功。

  出院后,孙希科被安排给一营长当警卫员,提拔为正班级。后来部队挑选卫生员,有私塾底子、好学上进的孙希科被部队选拔当了卫生员。直到1953年,孙希科罹患萎缩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被送到军医院,医治休养长达半年,出院后,孙希科被部队和组织关怀“转建”(即转入地方支援建设),复员回到青岛,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华新纺织印然厂医务室当护士。

  70年来,孙希科无论是从戎、当护士、做工人,还是退休后身体欠佳,不管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给党和政府提额外要求。他爱党、爱国、爱军情结和信念,通过言传身教,已成为他家的传代家风和家训,深刻地印刻在4个子女以及晚辈心中。

   军旅作家,300万字展风采

  奥林社区居民李文庆

  “我出生于1954年10月1日,跟国庆节是同一天,当时接生我的街道卫生所的医生,随口说了声‘今天国庆节就叫国庆吧’,我父母觉得挺好,我的小名就叫国庆!家里哥哥、姐姐名字都带‘文’字,所以大名叫李文庆。”奥林社区居民李文庆笑着跟半岛记者说起他名字的由来。李文庆出生于山东济南,他家祖籍在河北,他的父亲在1930年左右从河北来到济南,皮毛制作手艺非常有名。

  李文庆从小是文艺骨干,在小学阶段当过6年班长。1970年,16岁的李国庆参军,在济南军区后勤部一宣传队当文艺兵,在部队里,李文庆学习了曲艺、相声、快书、吕剧、京剧、话剧、舞蹈等各种表演形式,汲取文艺营养。李文庆曾任宣传队员、文化干事、宣传队长等,后几十年未改行,他下部队演出,将基层单位优秀人物事迹用文艺表演形式及时呈现出来。“我是从部队退休,上校正团军衔,从事文艺一生,我已发表300多万字作品!” 李文庆跟半岛记者说道。2000年,有着31年军旅生涯的李文庆退休,退休后他仍然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李国庆创作了长篇小说《跟随毛主席长征》、大型传记报告文学《芙蓉骄子——听“历史”讲述:袁老家的国事家事 》等,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歌词,以及电影电视剧本,戏曲、曲艺编剧,还主持过多场重要的晚会,军旅生涯培养的能力及经历,让他在多个领域展现风采。

  

李文庆



  采访过程中,李文庆还现场签名,给半岛记者赠送了一本他的作品《中国共产党速写》。半岛记者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速写》全书只有七万字,却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沧桑历程;用十个专题解读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关头、回顾历届党章以及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文化建设、党风建设、群众路线、外交历程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采用平民视角、大众语言、图文并茂、专题解读的形式书写,角度新颖,条理清晰,书中穿插十幅知名党史题材油画,是一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便携小册子。

  军旅作风,仅上两年学却学习一生

  锦园社区居民李信德

  李信德出生于1933年10月31日,老家在莱阳县(现在属于莱西市),1949年2月份,16岁的李信德入伍参军,进入解放军96师,参加过青即战役,打过灵山、即墨城,解放青岛战役中,他跟随部队在城阳驻扎。随后他跟随部队去崂山剿匪,并随后根据上级指挥,转战无锡、福州等地。“我当时学的比较快,在机炮连我是炮手,30多岁给我当助手!”“在剿匪过程中,我当上了副班长,个别有干劲!”87岁的李信德跟半岛记者讲起他参军不久的经历充满自豪感,记忆也特别深刻。

  随后,土地革命期间,李信德被部队安排到福建蒲城县做土改工作。“我小的时候,只在私塾断断续续的学过《三字经》、《百家姓》等最基础的课程,加起来学习的时间都不到两年,土改工作要写报告、交代事情,对我的文化水平根本达不到,我就点点滴滴的学!”李信德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在部队工作中,逐步弥补了知识的欠缺。经历土地改革,李信德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1952年回部队后,当上了文书,写字、行文方面得到进一步锻炼。几个月后根据编制重组,李信德被安排到铁道兵第七师,1952年进驻大兴安岭修铁路,当年冬天又到北京驻扎一段时间,当年11月份,根据朝鲜战争的账款需要,跟随部队进驻朝鲜,修铁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跟随部队回国,到洛阳、佳木斯等地修铁路。在部队期间,李信德1954年底,总后勤部汽车管理干部学校有培养汽车管理干部,他克服身体状况不佳等各种困难,走进学校,学习汽车驾驶、维修等,后来在1959年在青岛一部队汽车连,他所带的汽车连被评为四好连队。

  1969年,李信德36岁时,复原转业,被安排到青岛棉纺厂当司机,曾因表现优秀,在三千人礼堂分享经验。后来调回厂部任宣传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动荡年代,也曾因成分等原因又被安排到纺织车间改造。1978年,李信德被调入青岛麻纺织厂任党委书记,他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大刀阔斧改革,重新任命了16个干部,一年时间,青岛麻纺织厂获得大庆单位称号,一年时间厂子效益翻翻,三年达到的利润,超过建厂26年来的总和,他还曾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在李信德家,半岛记者看到,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李信德还跟半岛记者展示了他的简报等资料,几十袋剪报及文件整齐的放在书橱里,一看就格外用心、坚持学习。

  通讯员 王鹏 文 于千千

   [编辑: 王君莉]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