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7月26日消息 17岁参军,他最美好的青春在烽火狼烟中度过;18岁入党,他在枪林弹雨中和战友们向死而生;戎马岁月近30年,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的10余场战斗,立过三等功……如今,88岁高龄的他安享晚年,但战争给他留下烙印深刻,老人至今仍经常从惨烈战况的梦境中惊醒,这也使得他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他就是鲁信长春社区的老党员陈开胜。7月8日,记者见到这位老兵,听他讲述解放战争的故事。
陈开胜
17岁参军,在枪林弹雨中淬炼血性 陈开胜老家在江苏泗洪,家里兄弟姐妹6人,生活穷苦,曾外出乞讨谋生。1948年,17岁的他响应国家“保家卫国”的号召,应征入伍。因自小食不果腹,参军时个头矮小,而且还没有正式的名字。“陈开胜这个名字还是入伍填资料的时候,军队的人给起的,寓意‘旗开得胜’。”老人回忆道。
刚参军一个多月,淮海战役打响,陈开胜扛起比他个头还高的枪走上了战场。敌人的子弹从身边穿梭而过,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传递信息都要从尸体上过去。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一次战斗中,我军一个连对抗敌人一个团,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后来参加渡江战役,七八个士兵乘坐一条小船,陈开胜和战友们硬着头皮顶着敌人的机关枪扫射往上冲。滚滚长江洪流,他们的一叶小船渺小如沧海一粟。一股愤懑充斥心头,他与战友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攻打敌人,保家卫国。
九死一生,一个排只存活两人
尽管入伍参战后,陈开胜吃了不少苦头,但他心志坚定,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在各个方面都积极表现。参军第二年,1949年9月,经组织推荐,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战场上更是充当排头兵。说起记忆中战况最惨烈的一次战斗,陈开胜脱口而出:“在福建一次战斗最惨烈。”老人回忆道,当时,我军一个排的军力与敌方一个连的军力厮杀,严防死守了一下午,最后只剩他和司号员两人活了下来。老人开玩笑说,是自己命硬,一打起仗来,就什么都不怕了。看似无心的玩笑,不知背后承受了多少疼痛与压力。
1950年以后,他转至海军,并调到青岛学习两年的文化与技术。这两年,是他快速充电、成长的阶段,不仅学习了文化课程,还掌握了开船的技术,这在以后的战斗和军人生涯中受益颇深。
1955年,学成归队,他来到东海舰队,并二进福建,与国民党数次交锋。后来,他还当过班长、排长等级别,俨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战士。
命运转折,在部队读书识字 在采访中,陈开胜多次感慨道,当兵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从贫苦生活中翻了身。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读书识字对于陈开胜来说犹如天方夜谭。可是参军后,他变得更加好学,跟着文化指导员从一天学1—2个字,渐渐进步到一天学5、6个字。只要一有空,他就用小木棍在地上反复练习。学习劲头十足,再加上头脑聪明,入伍一年时间,他的认字能力就达到了小学水平。
尤其在青岛学习的那两年,他又深入学习了数学、几何等文化知识,让自己的眼界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后来,陈开胜在武汉一家造船厂短暂任职后,又回归部队。上世纪60年代初,他被调到青岛潜艇学院任职,后来转业到原青岛市粮食局,直至退休。
作为一名老党员,陈开胜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好几位家人入了党。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来,老人对当下的幸福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尤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不久还在青岛举办了海军节,如此的繁荣盛况让老人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通讯员 张海玉 文 于千千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