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8月14日消息 垃圾分类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议题,近日,山东省住建厅发布消息,到2020年底青岛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体系。垃圾分类,关键在人,尤其是在老城居民区,居民数量庞大,人口结构偏向老龄,如何科学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困扰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面对垃圾分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市北区宁夏路街道积极探索用红色力量撬动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更好地发挥多方社会力量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从社区居委会“跳独舞”,转变成了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携手共舞”。
三社联动 让基层舞台活起来 市北区是岛城的老居民区,人多了,邻里之间的“家常事”也就少不了。“解决社区居民问题,只靠我们居委会的力量是不行的。一方面,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专业化的诉求我们提供不了;另一方面,社区里的事情,必须要由‘社区人’自己参与进来,因此调动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也就必不可少。”从2015年开始,宁夏路街道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方合力的良好形势,既有以提供公益便民服务和党建基层服务为主的星火便民服务社和蜂式服务社,也有以解决居民矛盾纠纷为主的平安守望支援中心。这些社会组织各具特色,运用各自的专业本领,成为社区运作中不可或缺的“齿轮”。
“姑娘,咱街道有专门投下水道的师傅吗?我家下水道堵了,不知该去哪里找合适的人?你们能帮我们介绍一个这样的师傅吗?”家住仲家洼社区的万阿姨常受家里下水道堵塞问题的困扰。平日里,像万阿姨这样前来街道找寻帮忙居民的数不胜数,有来打听修锁开锁服务的,有来寻找换纱窗的,以往要解决这些问题,居民要自己联系外面的师傅来通下水道,既麻烦,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障。自从街道开展了星火便民服务大集活动,每周一次的便民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家电维修、配锁、通下水道、理发各种业务一应俱全。除此之外,每期便民服务大集都有相应的主题,结合社区工作开展法律咨询、义诊等宣传活动,参与的志愿者大都是社区里有才能的居民,他们共同组织了多种惠民项目和跳蚤市场等活动,引导邻里们走出家门,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来。
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入人心 垃圾分类是一项对居民参与度要求极高的工作,每一名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都直接影响社区整体的环境卫生水平。凭借多年来在社区中营造的全民参与氛围,宁夏路街道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可谓得天独厚。
依托街道、社区中的诸多志愿者团队及党员、楼长等社区工作骨干力量,宁夏路街道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对广大居民进行生动形象的推广工作,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在党员群、楼组长群、志愿者群及居民群里发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问答及视频宣传,入户发放《青岛市垃圾分类宣传手册》,鼓励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得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重要的交通站场、主要街道、广场、幼儿园及学校张贴宣传海报,不断扩大宣传影响面和宣传效果。不仅如此,街道还安排社区服务中心与青岛中山公益服务中心一起,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和宣讲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在社区居民都喜闻乐见的便民服务大集上,也能看到垃圾分类的身影,通过探索创新活动载体,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新”垃圾分类知识进入楼组微治理。居民都说:“以前都没听过垃圾分类,但在看到社区里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都觉得是好事,应该支持的。”
因地制宜 硬件设施全配套 在宁夏路街道,各种新老楼院小区纷繁复杂,既有封闭式物业管理的小区,也有开放式楼院,而针对不同的社区环境,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建设也要因地制宜、科学配套。对封闭式物业小区,由街道和社区指导物业公司对楼道垃圾桶的设置和收运、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的集中分类、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的收集等工作,积极发挥好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的作用,建立社区引导、业委会支持、物业实施的两好局面。对于开放式楼院,分批召开楼组会议,制定一楼一方案,逐户告知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要求。在定时分类投放点,每天早上6点30分至9点、下午4点至晚上7点,初期安排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指导巡查固定垃圾投放点,引导居民自觉垃圾分类,截止目前,辖区内的5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天总共收集清运生活垃圾50吨左右,厨余垃圾200-300公斤左右,有害垃圾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收集清运30斤左右。
下一步,街道还将推进垃圾智能化分类小区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通过建立二维码技术平台,实现试点小区垃圾袋智能发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垃圾分类智能手机app终端,建立实名制垃圾投放和可溯源管理体系,对居民投放质量进行抽样随机巡检,施行奖优罚劣,之后逐步在辖区内推广。
多措并举 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展开 据市北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主任王勇飞介绍,目前,市北区垃圾分类工作已在辖区22个街道全面展开。已建设2处区级分类宣教中心体验馆和街道分类宣教生活馆。引入社会企业中山公益组织,在137个社区进行了360余场次宣传培训活动,配合街道开展入户等形式宣传活动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38万册,覆盖受众约38万人次;进学校教育先行。全区17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普遍进行了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采购并投放分类垃圾容器16890个,对部分破损容器进行了更换,按照市300户一组的要求,与原有桶点合并设置分类容器点位1700个,设置智能回收箱体54组,覆盖率达到73.4%;设置桶点指引牌800套,设置分类宣传亭700个。在傍海中路21号设立了一处区级100平方有害垃圾归集点,在街道设立了11处5平方的有害垃圾暂存点,开展有害垃圾集中回收活动300余场所次,回收总量在500公斤左右。依托个体企业打造了一处2000平米的大件垃圾预处理厂,企业负责收运及手工拆解,对可回收物由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对部分生活垃圾由环卫公司送至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全区设置大件及装修垃圾暂存点588处,兴隆路90号建有一处500平方的区级装修垃圾暂存点,满足周边4至5个街道装修垃圾的暂存及分拣工作。另外,还购买3台封闭式大型运输车辆,主要负责有害垃圾及大件(装修)垃圾的运输,同时对现有100余台大、中、小型其他垃圾压缩车进行检修并按照要求重新喷涂分类标识。采购了110台双桶电动车,主要负责22个街道110个示范点的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下一步,市北区将着力深入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
通讯员 王恩全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