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1月20日消息 市北区上清路39号院原为半封闭小区。该楼院内公共资源被一些游商浮贩占用,地砖被压坏,消防通道被堵塞,散落的垃圾引来蚊虫蛇鼠,还曾发生居民被盗事件……针对这一堆棘手难题,青岛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党工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举措,走出了“细胞化”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管理新路子。
市北区创新“细胞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以楼院党小组为红色“细胞”单元,把组织划小,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指导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和“群众参与、民主推荐、承诺就职”的要求,在上清路39号楼院党小组中选出了3名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认可度高的党员,成立楼院自管会,实行红色管理、院落自治,把民主自治的单元具体到网格,细化到楼院。党员先锋带领楼院居民开展楼院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并制定了“党员带头、环境整洁、安全稳定、邻里和睦”的四项和谐楼院标准。
楼院自管会成立之初,楼院内的环境维护、设施维修、停车等工作,处于无经费、无工具、无技术的“三无”尴尬境地,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一上任,楼院自管会就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针对大家的需求制定管理方案。同时党员们以身作则,脏活累活冲在前面、谁家有困难第一时间赶到。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帮助下,楼院的道路、绿化、楼道、停车等方面焕然一新,自管会的管理也井然有序。居民们看着以往脏乱差的楼院整洁一新,进出车辆井然有序,都对楼院自管会竖起了大拇指。楼院自管会增进了邻里感情,拉近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居民间的凝聚力。开始不理解的居民被感动了,持反对态度的居民也支持了,更多的党员和居民志愿者都纷纷加入到楼院建设中来,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地处老城区,居民楼院多为七八十年代开放式老楼院,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老旧、管理水平滞后”的短板和弱项,多数为“无物业、无管理、无人员”的三无开放式“楼院”,占辖区楼院总数的60%以上。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网格党支部,缩小为民服务的距离,高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创新“细胞化”自治管理新模式,老旧楼院治理有很大改观。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将党的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有机融合,让各级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二是把组织划小。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依托楼院党小组这个“细胞”组织,选出优秀的党员代表成立楼院自管会,让这个更小的“细胞”组织负责楼院的日常管理和居民事务,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充分发挥红色骨干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自管会党员先锋的带领下,引导楼院更多党员和居民积极参与到楼院治理中,逐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延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丁刚德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市北区延安路街道上清路39号、合江路13号等6个楼院已成立楼院自管会,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先锋的带领下,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逐步实现了老旧楼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