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穿上“防护衣” 专家开出心理处方送给医务人员

2020-02-04 17:21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2月4日消息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青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减轻广大市民因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抗击新冠肺炎,加强社会心态引导”系列科普宣传材料。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决定了其在这次战役中承担着最重要、同时又是最危险的任务。

  重压之下,医务人员最常见的反应包括以下几种:害怕家人亲属为自己担心,也会感到自己没有能为家人多做些事情而难过自责。由于每天忙于大量的临床工作,身体和心理都会很疲惫。当看到病人非常痛苦,自己虽已竭尽全力仍不能挽回其生命的时候,会在心理上出现自我挫败感。当看到病房里的其他医护人员都在忙着治疗病人时,会感到别人都比自己坚强,认为自己是最脆弱的人,不想与他人交流,担心说出自己的心情后,会被别人瞧不起。在上述情况下,医护人员会变得焦虑不安,当遇到病人抱怨时,会感到自己很委屈,不被理解。

  那么,医务工作者如何调适心理,保持战斗力呢?必要的干预措施建议如下:一是尽可能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家庭有困难的需要安排志愿者协助其家庭生活,让医务工作者可以安心投入工作。二是对于已经在疫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合理排班,计划在前,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心理预期,避免临时安排工作;保持适当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提供不返家的自我隔离的休息区和睡眠区。三是对于即将进入疫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建议在上岗前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进行应激的预防性晤谈。集体晤谈目的是: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对应激有所准备。四是对于所有医护人员,都应做到:(1)让他们了解对于灾难事件的正常反应。(2)提示需要帮助的征象:交流思想出现困难;难以记住指令;维持平衡出现困难;为小事发生争执;难以做决定;注意笵围狭窄;不必要的冒险行为;震颤/头痛/恶心;视野局限/听力模糊;感冒或流感样症状;定向障碍或精神混乱;注意集中困难;无目的动作;容易受挫折;难于解决问题;下班时难以平静下来;拒绝执行命令;拒绝离开现场;增加使用药物/酒精;比平时显得笨拙等。(3)允许自己示弱,当感觉到无法承受压力时,请及时对负责领导诉说,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也允许自己在悲伤、感动时哭泣,医生护士不是钢铁,也会有情绪,也会有不安、恐惧、焦虑、害怕。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在这样的重大公共事件里,在这样的严酷的战场上,我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自然的,等这样的应激事件结束,我会恢复的。千万不能自我贬低,甚至上升到自我价值上,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五是鼓励一线医护人员采取积极应对应激的方式。(1)限制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12小时;喝充足的水,并进食有益健康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有可能的话经常离开现场进行短暂的休息;(2)空余时间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训练,即逐步紧张及放松各个肌群,让肌肉体会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或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冥想、正念等。相关指导语和信息在网上可以查到。(3)谈论你对所见所闻和从事工作的感受;与你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与另一同事结伴,这样可以互相监督经受的应激。(4)如已发生应激症状,转换工作岗位:由高应激岗位转换到低应激岗位,如果行得通的话,从现场转到常规岗位;通过单位进行咨询寻求帮助。(5)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如突然调动岗位、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某同事死亡、病人死亡、病人自杀等等,应请专业人员进行严重事件集体晤谈。

  六是如出现无法入睡、情绪低落、焦虑、心慌等,持续2周不能缓解,影响工作,可找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进行诊治。可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

  医务工作者始终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前线,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做好心理调适,既可以保持战斗力,又能有效预防心理创伤和应激障碍。

  通讯员 原瑛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