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入“疫情防控关键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病例确诊的重要一环。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猴服”,佩戴口罩、护目镜、面屏……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他们肩负着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重要任务,成了“离病毒最近的人”。
那么,他们是如何进行检测的,期间付出怎样的辛劳?记者带您实地探访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感染与临床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全市首家独立开展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机构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转发《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鲁卫函〔2020〕38号)和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市首家可独立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按照市卫生健康委整体部署要求,经市疾控中心培训考核,医院感染与临床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成为潍坊地区首家拥有独立进行新冠核酸检测资质的实验室,主要针对市疾控中心分流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
1月30日,医院集结十余名专业骨干,并动员院内工作人员组成一线、二线、外联与后勤保障多个工作小组,连夜调配物资设备、组织专业防护实操。1月31日起,正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按照我市的标准,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的样本采集由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专业工作人员指导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据介绍,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咽拭子、鼻拭子和深部咳痰,另外,病例下呼吸道标本、血清、粪便和睫毛分泌物也可作为采集样本。将疑似病例样本采集后被放入专门的转运箱,随后,市疾控中心将部分病例样本分流至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核酸检测是病例确诊的关键,
严格把控全过程 为防止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泄漏造成的交叉感染等潜在风险,在工作之前,检测人员还要进行三级防护。三级防护是临床防护中最为复杂的防护级别,要求检测人员穿戴分体式工作衣、一次性防护帽、手套、防护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猴服)、长筒雨靴、面屏、隔离衣、靴套等防护用品。
据介绍,三级防护非常繁琐,从里到外,大概有20多个穿戴步骤。对于熟练的医护人员来说,大概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穿戴完成,不熟练的,则需要半个小时。穿戴时麻烦,工作结束后卸下这身装备时更加麻烦,每脱一件装备,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手部消毒,且不能接触皮肤。脱完所有防护用品,也得需要半个多小时。
穿戴好防护装备,做完消毒工作后,在一线检测人员工作区域可以看到。该实验室为P2实验室,具备较高级别的防护水准。整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过程,要经过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和扩增区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在接收到样本后,试剂准备区负责试剂分装为样本制备工作做先期准备。
病例样本的分装编排、核酸提取、合成等步骤则在样本制备区进行。“我们把每一个病例样本会被分成若干份,随后装入冻存管。在这个过程中,样本会受到震荡,病毒很有可能传播到空气中,所以这也是各种检测环节中最危险的一步。”检验科副主任潘兆宝说,因为实验室里不能开启空调或者排气设备,检测人员在呼吸时,护目镜上出现的大片水汽会干扰视线。在实验室制备的2个多小时里,检测员常眯着一只眼睛,透过护目镜最清晰的部分,小心翼翼地做核酸样本提取。随后,扩增区的工作人员会对样本进行荧光定量体系配置,上机进行扩增分析,并输出检测结果。
“整个检测过程最快也要5至6个小时。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选用不同品牌的两种试剂进行检测。如果结果均为阳性,就报送市卫健委组织专家组进行进一步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病例确诊的关键一环,因此必须要做到保持专注、细致,检测全过程都要严格把控。
遵循严格操作规范
确保检测过程万无一失 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即使全副武装,检测人员也算是与病毒“近距离接触”。在实验室制备样本期间,全员都要遵循严格操作规范,也不能进食或者上厕所。这对实验室里14名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生物安全防护和体能素质都是较大的考验。从早上9点钟开始准备,到每天晚上7点左右检测报告出炉,一天的工作算是全部结束了。脱下防护装备后,每名同事都是大汗淋漓,脸上也被面屏、护目镜压出了印迹。
据了解,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拥有全国首家王辰院士呼吸病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长江学者曹彬教授多次来院并亲临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医院自2016年起就对多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现有感染与临床微生物、呼吸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与转化工程等多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才梯队雄厚,仪器设备高端。每年检测病毒样本数千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第一时间启动重大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外派护理团队驰援荆楚;院内动员180人组建九个救治梯队,全力做好本地防控工作。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将全力以赴,为落实新冠肺炎防控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工作要求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