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聚天下英才还是聚地方生源?

2005-07-20 17:12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上海、浙江等地一些部属重点大学所在地的招生计划纷纷达到了总计划的一半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了 60%。7月 19日《中国青年报》由此发出感慨:如果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重点高校,在学校所在地的招生数超过一半,它会不会逐步演变成“地方名牌大学”?招生“本地化”会不会影响培养质量和学校发展?

    稍许留意各高校公布的招生指标分配计划,便不难发现:全国重点高校的“地方化”,早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真实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

    部属高校的“地方化”首先带来严重的教育不公平。一些没有或较少名牌高校的地区以及一些人口大省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客观上受到了严重侵犯。另外,高校“地方化”也不利于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一流的高校必须以一流的学生为基本支撑,而“聚天下英才”显然比“聚本地生源”更能招收到高质量、多种类的一流学生。高校要想真正成为名校,就必须兼收并蓄,广收生源。否则,大部分都是本地生源,与地方院校又有何区别?

    必须认识到,部属高校等全国重点大学,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是靠全国纳税人供养的。地方财政虽然也会有一定的投入,但是却并非主要部分。部属高校理当具有“有教无类”的品格,而没有理由大搞“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是,“地方化”的这些弊端高校自身就认识不到?知名高校在本地招生比例如此之高显然是有原因的,正如一位高校教师所说:“名牌高校与所在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么高的比例也属无奈。”

    虽然“地方化”伴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大后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结盟”出现,但笔者以为,全国重点高校“地方化”,恰恰是缺乏自主权的结果。部属高校虽然划归教育部主管,可是在方方面面无不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这种情形下,高校只能在使用“自主权”的名义下,屈服于地方政府的招生比例要求。概言之,如果高校自主权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和尊重,部属高校为地方服务的“地方化”趋势就无从改变,教育公平也将无从体现。盛翔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重点大学 招生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