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党支部书记送来的预备党员转正通知书,姚武灏(中)激动不已。
“真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入党。”9月12日上午,当接到党支部书记送来的入党转正通知后,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离休干部姚武灏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姚武灏1947年就参加革命工作,一直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为担心自己“出身”不好,一直未敢申请入党。最后在周围同事帮助下,克服了顾虑,姚老终于以87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
87岁老人圆了入党梦 由于是单位目前年龄最大的党员,还是“老革命”,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特意给老人出具了一份通知书。9月12日上午,记者跟随公司党委工作部办事员任琴生和离休干部一支部党支部书记吴显英给老人送这份特殊的通知书。记者看到,虽然是离休干部,但姚武灏老人家非常简朴,住的是以前的套二的老宿舍楼,家具也很简单。
初见姚武灏,87岁高龄的他依旧耳聪目明,腰板笔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完全看不出像是刚刚得过一场大病的人 。“之前连着住了三个月的院了,今天刚刚出院,太巧了,要不就没法亲手拿到通知了。”姚武灏的妻子王文秀看到丈夫成为了正式党员,比丈夫还要高兴,“他盼了一辈子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了。”
拿着这份入党转正的通知,一向乐观爽朗的姚武灏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连声说“好”。通知书虽然只有二三十个字,却让他反复看了半个多小时,“真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还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让我实现了60多年的夙愿。”
弃笔从戎投身革命 当天上午,在激动的心情平复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畅谈了他的经历。
姚武灏于1925年12月出生在南京市龙潭镇,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北京朝阳大学法科。大学期间他是江苏同学会主席,在地下党团组织引领下阅读《资本论》等进步书籍,改学政治经济学专业,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确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并经地下党组织介绍转入冀鲁豫边区华北大学,不久投笔从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姚武灏入伍后不久便被选送到北京学习速记,之后在中央军委担任速记员。还曾经在部队做过随军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参军入伍到转业,姚武灏一直都是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由于中央机关缩编 ,姚武灏自愿报名下基层,到交通部下属企业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工作,直到1986年从企业退休 。
“出身”不好不敢写申请 “人好”是周围人对姚武灏的一致评价,“他对谁都那么实诚,工作也非常负责。”今年86岁的吴显英是姚武灏的入党介绍人,对于姚武灏的为人 ,吴显英非常清楚。他告诉记者,姚武灏工作40年来没出过差错,不争名夺利,兢兢业业了一辈子。
1947年就参军入伍,为何到了耄耋之年才申请入党呢?姚武灏告诉记者,他出生在一个工商业家庭,怕“出身”不好,一直没敢写入党申请书。直到2010年,受公司离休干部一支部的党员们的影响,才终于鼓起勇气写了入党申请书。最终党组织在2011年5月份批准了姚武灏入党申请,姚武灏也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成为了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里年纪最大的“新党员”。
“2010年姚武灏的身子骨不如以前那么硬朗了,在住过两次医院后他慎重地提出了入党请求,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工作60多年后第一次主动提出入党申请。”吴显英告诉记者。
■征集 您也来讲讲党史老故事 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站在历史的新征程再回首,一个个前进的脚印呈现在大家面前。正是过去的奋斗和努力 ,让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让我们的生活大迈步地的向前。
党的十八大的脚步越来越近 ,本报现在面向全体市民征集能够反映历史进步、时代变迁的党史老故事或党史文物,或者是能够记录时代变迁的大事记。其中党史文物包括文献、报刊、照片、声像等党史资料,使用过的奖章、袖标、旗帜、器械、文具、生活用品等实物;老领导、老干部、老党员以及市民个人留存的与革命斗争有关的笔记、书信、手稿、照片等资料。如果您或者您的亲朋好友能有这样的故事和史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本报将择优刊登。发送短信至:13863957407 、18661668823,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408235167@qq.com。
文/图 记者 高亮 郝园园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