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港码头上的“巨无霸”卸船机。(资料照片)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历史不停地向前,留下沧桑巨变。汉唐时千帆齐发的古港口,已变成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充满勤劳和热血的大地上,后世的人们不断地追梦。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的繁荣已经成为了遗迹。当半岛七地市正在齐心协力共建蓝色经济区之时,又迎来了“一带一路”的发展东风。双重国家战略驱动之下,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和滨州组成的航母舰队,正乘风破浪驶向深水区。
来自省商务厅的统计显示,我省“一带一路”地区成为我省对外承包工程主要市场,新签合同额5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1.8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70.4%和53.8%。前9个月,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26.8亿美元,增长122.3%,占比52%,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和俄罗斯。
海上丝路驱动蓝色双核 宋朝繁华一时的胶州板桥镇港,如今周边已是高楼林立的景象;唐朝时船来船往的蓬莱登州码头,古船的遗迹在诉说着沧桑;更多的人,从旅游景点和文化书籍中,了解到山东半岛在春秋、秦汉时的航海辉煌……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之后,人们深入挖掘历史的内涵,发现了更加华美的篇章。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是指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一般是指起始于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的古代贸易路线和陆路商业通道。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分为南起航线和北起航线。
所谓南起航线是从我国东南沿海起航,延伸到东南亚 、南亚 、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航线。而北起航线是指从山东半岛沿海起航,通往韩国、日本的东方海上航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半岛上的齐国就通过海上航线主动与朝鲜展开了贸易往来,这条航线以山东半岛沿海港口为起点,驶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也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从历史渊源看,青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线起航点,自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半岛的齐国首开“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先河,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半岛至日本、朝鲜海上航线是历史上著名的“循海岸水行”的黄金通道。
位于胶州湾北岸的青岛古港——板桥镇(属现胶州市),与我国早期的广州港、泉州港、漳州月港一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自唐朝就开始了对日本、韩国的人员交往和文化经贸联系。
另外,唐朝时还在烟台地区置登州,登州港与明州(宁波)、广州、泉州齐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港口。
资料表明,隋唐时,日本曾6次 、朝鲜曾30余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沿此路在登州登陆,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
古代就曾经远航的山东半岛地区,如今正在谋划新的篇章布局。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体、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的陆域 ,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这里正在上演一出以蓝色为主题的发展大戏。如今,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半岛七地市迎来了一个“双核驱动”的战略发展期。
互联互通实现蓝色跨越 半岛地区发展蓝色经济 ,要打破束缚和各种隔阂,逐步实现一体化,需要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蓝色跨越。
一体化之后,半岛七地市作为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联席会议制度》和《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 ,青岛、东营、烟台 、潍坊 、威海、日照和滨州七市将本着“陆海统筹 、融合互动、互利共赢 、一体发展 、引领示范”的原则,推动实现“交通同网 、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并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今年7月,省发改委披露,国家已初步将我省定位为“一路一带”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沿线地区,而对于有望成为中国与东盟以及日韩两国加强经贸科技往来重要载体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 ,省发改委表示,国务院已明确该平台由山东省和国家海洋局承建,将以青岛为中心建设。
在产业协作方面,目前已成立全省首个海洋产业联盟,全省海洋生物产业规模、海洋药物的种类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同时,区内还正筹备成立蓝色经济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联盟,初步建成了以青烟威为主体的船舶修造和海洋重工,以东营、滨州为主体的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等3大海洋制造业基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在产业集聚方面,4个海洋经济新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其中青岛
西海岸经济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自由贸易港区试点申请上报国务院;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完成五纵五横10条主要道路软基处理;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1家;威海南海经济新区的南海新港、客运站等9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18家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共聚集企业 2100家,其中海洋主导产业企业 1252家,占59.6%。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蓝色经济区52个在建港航项目进展顺利 ,上半年完成投资30亿元,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5.76亿吨。而在机场建设上,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原名潮水机场)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东营机场4D 级改造全面完成,威海机场跑道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日照机场预可研获国家批复。另外,在铁路方面,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济南方向)、山西中南部铁路、德大铁路、胶新电化等重点铁路工程年内建成通车。青日连铁路年内开工建设,济青高铁获国家批复立项。
孤雁难鸣借势整合转型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七个地市走到一起,也要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作用。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 、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枢纽,打造“一带一路”综合保障服务基地这四大功能载体的构想跃然纸上。
东营正在规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并举行“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 ”活动,通过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紧密合作,快速组建合作团队,整合企业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当地知名品牌。
烟台将加速确立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的交通优势,随着烟台至韩国平泽陆海联运航线的开通,以及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烟台西港区、烟台蓬莱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为借势借力“海上丝绸之路”搭建起快速通道。
潍坊加快打造远洋渔业船队,推动综合性远洋渔业 、冷链物流、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基地和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已针对启动“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工作进行前期筹备,积极搭建国家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加快推动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团一体化发展试点,成立海洋优势产业行业协会或战略联盟。
威海将充分利用青岛等地在海洋科研方面的优势,推动企业与驻青科研机构、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旅游联合发展方面,打造蓝色旅游品牌,推进滨海旅游带建设,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各市轮流举办特色节会活动,进行品牌统一运作和营销,塑造“蓝色度假”品牌,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日照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优势,瞄准沿线市场需求,打造“一带一路”区域海陆交通大枢纽港口。同时,还将制定落实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打造开放载体平台 ,发展技术密集型临港产业 ,在深化国际和区域合作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滨州目前外商投资的项目很少,且多数面向日韩。所以,滨州引进外资的关键是“拿什么引”,而滨州港的建成或许成为一个契机。滨州各民营企业进出口容量较大,可以先“以企带港”,再让港口成为滨州海上贸易的推动力。
专家指出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青岛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
在发挥好龙头作用,推进半岛地区一体化的同时,应该注重发挥市政府国内经济合作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半岛城市合作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和谋划成立山东半岛城市战略合作联盟,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输出海外抱团驶向深蓝 “兴于开放 ,立于开放 ”。如果说招商引资、“引进来”是半岛七地市30年来的主旋律,那么,再次出发的半岛七地市已经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作为时代的最强音。“丝绸之路”经济不只是“过路钱”经济,更是扩大经贸合作、文化传播和城市影响力的新路径。
随着一块块海外“飞地”在扩大,青岛的“海外制造”“海外建设”“海外品牌”越来越多。2013年,全市对外投资达11.8亿美元。
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出机场不远,就可看到路边巨幅的海尔广告牌。恒顺电气也在印尼开发镍矿,自办电厂,建设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即发集团在越南设厂,5个员工管理一个千人大企业 。
“走出去”也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
青岛金王做蜡烛起家,在美国玩起了页岩气开采,在越南的工厂也颇具规模,反过来,又将优势“引进来”,通过与欧美市场对接,实现了出口扩大,带动了青岛发展。
不久前,烟台万华集团收购匈牙利宝斯德化工项目,为鲁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典范。
据介绍,万华不光是资本输出,更重要的是技术输出 、管理输出,特别是文化输出,通过这一系列的输出整合 ,在欧盟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情况下,万华实现了扭亏为盈,从刚收购时的亏损,到现在今年一至七月份盈利了3100万欧元。
来自省商务厅的统计显示,我省“一带一路”地区成为我省对外承包工程主要市场,新签合同额5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1.8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70.4%和53.8%。
前9个月,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26.8亿美元,增长122.3%,占比52%,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和俄罗斯。
借势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海洋优势,集体抱团走向“深蓝”。
对于正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半岛七地市来说,如何抓住蓝色经济和一带一路的双重战略,内外结合 ,乘势而进,是一个崭新的挑战,也是个庞大的新课题。
好在顺水行舟,好风正起。
记者 姜振海 实习生 丁慧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